江蘇油田:從海外“打工仔”向工程承包商跨越
江蘇油田:從海外“打工仔”向工程承包商跨越

文章來源: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07-07-18
江蘇油田:從海外“打工仔”向工程承包商跨越
日前,江蘇油田與國際石油工程公司簽訂了阿爾及利亞因薩拉至塔馬哈塞特飲用水管道工程聯合管理協議,江蘇油田獲得462公里、管道直徑為700~800毫米的標段承建項目,標志著這家油田開始了由國際市場施工勞務分包,向施工總包、國際EPC總承包的跨越。
近年來,江蘇油田面對生存與發展的嚴峻形勢,及時提出了對內加快發展,對外強力擴張的經營戰略,將企業生存發展的視野擴大到廣闊的國際市場上,“走出蘇皖,發展蘇皖”,海外市場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良好態勢,國際市場不斷發展擴大,海外收入已在勘探局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形成了以石油工程為主導、多元并進的可喜局面。截至今年6月,海外石油工程服務市場從當初的2個國家拓展到現在的6個國家。今年前6個月,又新簽也門OGMC/41區塊二維357千米地震采集項目、也門1號區塊二維地震采集項目、加蓬LOTUS區塊二維地震采集項目、阿爾及利亞與ENAGEO公司合作項目、油建ASTALDI分包項目和鉆井工程服務合同共計6個境外項目合同,合同金額4710萬美元,預計收入3.3億元人民幣。至此,該油田共有鉆修井、物探、油建、錄井、井下、撈油、紫京餐飲服務等16個海外項目在運行。海外工程技術服務隊伍達到16支,人數超過600人。
盡管江蘇油田海外市場不斷擴大,海外市場收入不斷增加,但江蘇油田認為,不能滿足于國際市場施工勞務分包的地位,必須從海外“打工仔”向工程承包商轉變。相對承包商,做勞務分包業務利潤薄、風險大,干的幾乎是“骨頭工程”,掙的幾乎是辛苦錢。從提高項目質量、縮短工期、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提高海外工程隊伍的項目管理能力以及品牌形象、市場競爭力的目的出發,必須逐漸擺脫海外“打工仔”的身份,進入施工總包、國際EPC總承包行列。
為實現從“打工仔”向工程承包商的轉變,江蘇油田進行了充分準備。一是培養會英語、懂法語、熟悉國際經營、了解當地政策法令、技術過硬的復合型人才。二是以卡塔爾、也門項目為進軍海外的“橋頭堡”,派遣40多位井隊長、司鉆及年輕大學畢業生到海外輪崗鍛煉。同時,他們還逐步建立和完善海外項目運行管理模式,確保項目高效優質運行,在增量的同時實現增效,積累承包經營管理方面的經驗。自從2003年取得了海外國際石油市場施工資質、開始國際市場大拓展后,江蘇油田經過短短4年的艱苦努力,終于實現了由國際市場工程勞務分包,向工程施工總包的質的跨越。
今年上半年承包的阿爾及利亞項目,因為從施工圖紙設計、工程用材料的采購和工程施工,均由江蘇油田一家負責,因而具有相當可觀的獲利空間。目前,集團公司有關部門與江蘇油田聯合成立了中國石化阿爾及利亞管道項目管理部,通過了項目管理部人員組成、機構設置、項目總體運行計劃方案及相關管理辦法,標志著該項目正式啟動。江蘇油田已組織相關技術骨干、管理人員先期趕赴阿爾及利亞現場展開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