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一局青藏鐵路建設科技創新取得顯著成果
中鐵一局青藏鐵路建設科技創新取得顯著成果

文章來源: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 發布時間:2004-07-23
中鐵一局青藏鐵路建設科技創新取得顯著成果
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所屬的中鐵一局集團有限公司在青藏鐵路路基、制梁、電務和鋪架施工中,針對青藏鐵路建設中“三大”世界性施工難題,堅持科學的發展觀,通過不懈努力,頑強探索創新,目前,青藏線一批科技成果脫穎而出,部分科技成果填補目前國內空白。
青藏鐵路地處高原高寒地區,自然環境異常惡劣,建設青藏鐵路是史無前例的偉大壯舉,具有很強的科研性、探索性。中鐵一局青藏指揮部針對青藏鐵路建設質量要求高、科技含量多、施工工藝新、環境保護醫療保障要求嚴的特點,在線上、線下工程施工全面開工之初,即根據各參建單位承擔施工工程項目情況,結合其特點要點,有針對性地擬定了科技課題、論文及工法撰寫計劃,提倡和鼓勵工程技術、環保人員和醫務人員,結合工作實際及時總結撰寫工程技術、環境保護和醫療保障科技論文;各參建單位的科技攻關小組,緊緊圍繞施工難題開展科技攻關活動;加大科技投入,充分調動工程技術人員的積極性和創新思維;強化工程技術人員建設青藏鐵路的責任感、使命感,為科技創新創造了良好的動力源泉和條件。
在近四年的施工中,中鐵一局青藏鐵路的工程技術人員、環保工作者、醫務工作者,通過鉆研、探索和努力,較好地解決了施工中的一系列難題,施工進展順利。科技成果為青藏鐵路建設提供可靠保證,又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和完善,加速了青藏鐵路建設。
截止6月8日,中鐵一局完成的《青藏鐵路鋪架施工綜合技術研究成果報告》獲陜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專家鑒定委員會認為,這項技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其中針對青藏高原氣候特點,完成了鋪架施工設備及運輸設備的高原適應性改造,填補了國內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鐵路鋪架技術空白;研究解決了高原大溫差地區25米鋼軌軌縫施工控制技術;編制和采用的軌道、橋梁鋪架施工組織及工藝科學合理,解決了長距離單口鋪設的施工難題,使鋪軌日進度達到7.925公里,月架32米梁最快速度達124孔;建立了完善的醫療保障衛生體系,確保了參建職工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4篇科技論文在《鐵道學報》上發表,并在2003年8月23日召開的“青藏鐵路工程技術學術研討會”上交流,其中,《青藏鐵路鋪架施工綜合技術》一文在交流會上獲優秀論文一等獎;有12名工程技術人員參與《青藏鐵路高原多年凍土區部分施工工藝工法》的編寫工作。通過局級鑒定評審的工法6個,擬上報部級工法兩個。已完成工程、醫保、環保論文5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