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隧道集團一隧道修建技術通過鑒定 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中鐵隧道集團一隧道修建技術通過鑒定 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文章來源: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 發布時間:2004-12-24
中鐵隧道集團高壓富水巖溶深埋特長圓梁山隧道修建技術通過鑒定
12月19日,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所屬的中鐵隧道集團“高壓富水巖溶深埋特長圓梁山隧道修建技術”通過河南科技廳主持的成果鑒定。
專家組聽取了課題組的專題匯報,觀看了現場錄相,認真閱讀了課題資料,形成了鑒定意見。
一、課題緊密結合巖溶發育地區、圓梁山隧道設計和施工全過程進行現場研究,針對高壓、富水、巖溶、深埋、特長隧道的關鍵施工技術,通過理論研究、室內試驗、現場試驗和應用,突破了關鍵技術難題。立題新穎,重點突出,資料齊全,數據翔實。
二、提出和采用了以超前鉆孔為主,以地質雷達、紅外線探水、地質素描為輔的綜合超前方法預報巖溶位置,現場實際預報大溶洞的信息有效率達到90%左右。
三、對隧道如何穿越高壓、富水、深埋、粉細砂、管道型、充填型溶洞的設計與施工的難題進行了研究并成功建成。研究采用了4種注漿方法、6種注漿材料、創造了4種工藝方式,最高注漿壓力10MPa,注漿加固堵水率達98%左右。
四、首次提出了高壓、富水、巖溶區隧道結構防排水設計原則和方法,通過以堵為主,限量排放、分段抗壓,有效控制和減小作用在襯砌上的水壓力,安全、經濟、合理,保護了水環境。為宜萬線巖溶隧道設計和施工提供了寶貴資料。
五、研究和成功應用了單頭通風距離必須達7kmc以上的平行雙洞射流通風技術。建立了施工通風模型,提出了射流通風計算方法,開發相應的計算軟件,建立瓦斯自動監測系統和通風專業化管理,保證了平導單門7650m空氣質量,比傳統通風方式節省電能30%左右,為快速施工創造了條件。
六、研究和應用了監測及信息化設計、施工和管理技術,建立了圍巖和支護結構的滲透壓和變形控制基準,為動態設計和優化施工方案提供了依據。
研究內容解決了高壓、富水、巖溶、深埋特長隧道施工的一系列關鍵性技術難題,研究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議在巖溶地區修建隧道可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