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攀枝花鋼鐵(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05-02-23
攀鋼依靠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促發展
近三年來,攀鋼科技工作取得顯著成績,為企業生產經營和未來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1、以煉鋼工序為代表的工藝技術進步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為攀鋼開發品種、擴大規模、降低成本,尤其是三期工程及其他重點項目的順利投產和達產達效作出了重要貢獻。一是在轉爐爐齡大幅度提高的基礎上,通過鐵水組罐、扒渣、大流量氧槍、縮短冶煉時間、淺提釩、降低鐵鋼比、提高冶煉命中率等一系列技術進步,使攀鋼設計年產150萬噸鋼的三座轉爐生產出400萬噸鋼;持續數年的全連鑄條件攻關,使攀鋼在比其它企業更為不利條件下,順利實現全連鑄,并實現用連鑄坯軋制出重軌;潔凈鋼生產成套技術的成功開發與應用,為攀鋼規模化生產高速軌、IF鋼等高技術含量產品奠定了有力基礎。二是攀枝花釩鈦磁鐵礦采選技術多方位的重大突破,結束了攀鋼多年來在鐵精礦品位上的徘徊局面,為攀鋼在外部鐵礦石價格大幅上漲的形勢下提高經濟效益作出了重要貢獻。其中,在經過細破閉路改造實現“多破少磨”選礦技術進步的基礎上,階磨階選技術工業試驗取得成功,使精礦品位提高到54%,2005年將實現全面產業化推廣。白馬礦設計方案經過調整改進,精礦品位可由原設計的55%提高到57%,為攀鋼未來的主要礦產資源條件以及白馬礦的生產經營邁上一個重要臺階奠定了堅實基礎。作為國家攻關項目的“礦山陡坡鐵路運輸試驗”取得成功,獲2004年全國冶金科技進步一等獎,該項目填補我國空白,為攀鋼礦區進入中深部開采階段后的經濟運行和穩產高產創造了有利條件。三是高爐配加球團礦、燒結礦配加活性石灰、攀成鋼中型高爐冶煉攀西釩鈦磁鐵礦、高鈦型高爐渣開發利用等煉鐵相關技術進步都取得顯著成效。攀鋼四號高爐、一期焦爐通過采取一系列技術措施和加強后期維護,爐齡壽命周期延長取得新進展,焦爐有望達到40年使用周期的國內領先水平。礦山選礦實驗室的建成和運行,結束了攀鋼多年來沒有攀西釩鈦磁鐵礦選礦實驗室的歷史。
2、釩鈦磁鐵礦資源綜合利用取得豐碩成果。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是攀鋼的資源優勢、技術優勢和品牌優勢所在,三年來,攀鋼在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的技術進步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一是“釩氮合金產品研發及產業化技術研究”獲得2004年冶金科技進步特等獎,攀鋼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該項目從實驗室幾克樣品起步,歷經了五個階段的攻關試驗,攻克無數難關,最終實現了數千噸大規模的產業化生產,其綜合效益和意義極其重大,受到了國資委的高度評價。99年初,美國戰略礦物公司高級顧問、有國際釩鋼之父美稱的柯琴斯基教授得知攀鋼在研制氮化釩時說:“20年前,德國、前蘇聯都聲稱掌握了NITROVAN技術,而且搞出了性質相同的樣品,但最終沒有實現批量生產。T2O5-V2O3-VCx-V(CxNy)的工藝原則眾所周知,但具體的溫度、時間、真空度很難掌握。如果攀鋼實現了產業化,我買你們的產品”。事實證明美國人低估了攀鋼人和中國人的實力,三年后美國公司來找攀鋼尋求市場合作。二是“氯化法鈦白氧化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氧化爐爐齡接近國際先進水平,這一突破為企業提高經濟效益,以及攀鋼將來實施氯化法鈦白生產改造、加強與國外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氯化法鈦白氧化技術是一直被跨國公司視為核心機密進行高度封鎖的技術,攀鋼重組錦州鐵合金公司氯化法鈦白生產線時,局限于該公司當時的技術、設備引進水平和消化改進能力,氧化爐爐齡始終在3-5天徘徊,沒有超過7天。 兩年多來,攀鋼通過與國內外專家、高等院校合作和不懈的技術攻關,實現了爐齡的重大突破,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并填補了我國氧化器理論研究和自主實驗開發的空白。三是鈦精礦回收技術和鈦白生產技術不斷邁上新臺階。斜板沉降工藝、新型浮選劑等一系列技術的進步,使攀鋼鈦精礦入選粒徑的下限不斷被突破,鈦精礦產能持續提高,在鐵精礦產量下降的條件下,鈦精礦產量相反上升并熱銷市場,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多年丟棄的S-Co精礦于2004年得到回收利用。優質銳鈦型鈦白經過生產工藝改進,產品品級和產量比例不斷提高,在2004年國內鈦白市場不景氣的形勢下逆市暢銷,攀鋼本部鈦產業發展從此揭開新的一頁。同時,列入國家攻關課題的人造金紅石項目研究進展顯著,有望解決我國缺乏氯化法鈦白高品質原料的難題;納米二氧化鈦研發以及攀鋼北海鐵合金公司利用當地資源開發鈦鐵均取得可喜成績。四是高鈦型高爐渣的產業化開發利用,使攀鋼冶金渣場形勢發生根本變化,目前已基本實現全部熱潑渣,對于攀鋼的煉鐵生產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3、鋼鐵產品開發取得顯著成效。其中,攀鋼家電用深沖系列鋼板、IF鋼已成為國內板材市場上具備一流競爭力的鋼鐵品種;鐵道車輛用高強耐大氣腐蝕鋼以及相應冷彎型鋼抓住中國鐵路車輛升級換代的機遇,率先占領了新興市場。超級鋼、高強汽車大梁板、500MPa鋼筋、高碳工具鋼,以及攀成鋼高壓鍋爐管、非調質管、高強度石油管等產品開發都取得顯著成效。攀鋼根據用戶要求獨創的耐腐蝕鋼軌,耐蝕性能比普通鋼軌提高兩倍;鋼軌余熱淬火生產線經改造,已全面實現產業化生產能力,可年產10萬噸余熱淬火鋼軌。同時,攀鋼在鋼鐵產品應用研究及技術服務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與長虹建立了聯合實驗室,與美的、格力等知名家電企業建立了技術合作戰略伙伴關系,切實增強了攀鋼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4、冶金設備及自動化技術、輔助產業相關技術均取得可喜成績。具有代表性的有:①攀鋼與冶金自動化院等單位合作開發了熱軋無芯移送熱卷箱、大功率交交變頻等一系列技術裝備,尤其是熱軋精軋二級自動化集成系統的自主設計開發,避免了高價引進。這些技術進步使得攀鋼擁有了國內屈指可數、自主設計開發的熱連軋精軋自動化系統,技術裝備水平大幅提高。②酸軋連機技術在冷軋工藝改造中的成功應用也取得了顯著成效。③攀鋼冶材公司在引進與自主開發相結合的基礎上,生產出符合出口條件的石油油井支撐劑,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供不應求。④機制分公司、托日公司、修建公司、電氣分公司等單位在三期工程及其他重大項目建設中,消化、開發和應用了大量的新工藝和新技術,有力地提高了公司各項目的建設水平和整體信息化水平。⑤煤化工廠以及能源系統各單位,通過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設備的開發和應用,在推動公司生產經營、節能降耗和擴大規模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⑥設計部門在在重軌余熱淬火、釩氮合金、階磨階選等項目設計上取得較大成功,較好地保護了攀鋼的自主知識產權。
5、攀鋼科技項目在爭取國家項目及資金支持、國內外技術交流合作、知識產權保護、科學技術普及、科技信息及科技刊物編輯出版等工作,都取得顯著成績。攀鋼的科技工作得到了各級政府、鋼鐵協會和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評價。在2005年初國資委召開的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上,攀鋼釩氮合金開發及產業化項目得到了國資委的高度評價。攀鋼技術中心于2004年被國家四部委聯合授予了“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成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