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05-04-06
大慶三次采油技術揚威海外
大慶油田公司在依靠技術進步努力創建百年大油田的同時,不失時機地實施“走出去”戰略,“科技興油”理念揚威海外。近日,大慶油田公司在國際市場開發中發揮技術的“龍頭”作用,利用獨特的三次采油技術優勢,在哈薩克斯坦肯基亞克油田鹽上注聚合物先導性試驗項目中取得成功,為大慶油田開辟海外勘探開發技術市場打開了局面。
2004年,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了解到哈薩克斯坦肯基亞克油田急需有效提高采收率手段挖掘剩余油潛力的實際,利用在三次采油方面的技術優勢,主動與哈薩克斯坦方面聯系,爭取到與哈薩克斯坦的合作開發項目《哈薩克斯坦鹽上注聚合物先導性試驗》。
肯基亞克油田鹽上油藏位于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阿克糾賓斯克州南部,1966年投入開發,目前已進入開發晚期,油田地質儲量約1億噸,共有油水井1000多口,平均日產油800噸左右,單井日產量不到1噸。該油田曾先后與俄羅斯等國的石油公司合作,采取注水開發、注蒸氣開發及注微生物驅開發,均未取得理想的開發效果。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接手后,利用先進的三次采油技術和豐富的開發經驗,并在前期室內試驗的基礎上,在短時間內克服了地質情況復雜、資料匱乏等困難,提出了改善油田開發效果方案。方案提交甲方后,得到甲方專家的一致肯定和好評。隨后,根據這個方案,在肯基亞克油田開辟了一個聚合物開發試驗區,取得了明顯增油降水效果。截止到2005年2月13日,試驗區綜合含水下降54.7%,日產油112噸,較試驗前的13.1噸上升了98.9噸。
這一成果的取得,使大慶油田三次采油方面的技術實力在哈薩克斯坦得到了充分展示,不僅為哈薩克斯坦及環里海相似性的油田經濟有效開發及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有效手段,也為大慶油田公司進一步實施“走出去”戰略,開拓新的海外技術服務市場創造了品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