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攀枝花鋼鐵(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05-05-31
攀鋼釩氮合金技術達國際領先水平
中國跨入國際釩制品生產最為先進國家行列
攀鋼依托攀西地區豐富的釩鈦磁鐵礦資源優勢,堅持自主創新發展我國釩產業,經過四十年的建設發展,已形成年產釩制品(以V2O5計)1.5萬噸的綜合生產能力,成為中國最大的釩制品生產基地和世界第二大產釩企業。特別是攀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釩氮合金產品研發及產業化技術研究》項目取得重大成功,使攀鋼形成年產釩氮合金2000噸的生產能力,不僅填補國內釩氮合金產品與技術空白,而且一舉打破美國該項技術的全球獨家壟斷局面,同時其工藝技術比美國更為先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從而使中國成為國際上釩制品生產技術最為先進的國家。
(一)釩氮合金產業化技術研究是關系民族釩產業安全的重大課題。
釩是重要的戰略性礦產物資,作為微合金廣泛應用于軍事、民用等各個領域。釩氮合金作為鋼的合金添加劑添加到鋼中,不僅能顯著提高鋼的耐磨性、耐腐性、韌性、強度、延展性和硬度以及抗熱疲勞性等綜合機械性能,更重要的是能提高釩的使用效率,使鋼材生產企業節約20%~40%的釩消耗,鋼材用戶節約10%~15%的鋼材用量。近年來,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鋼材消費大國,每年大量需要的釩氮合金必須依靠進口,我國自主開發釩氮合金并實現產業化成為提升我國釩產業國際競爭力、關系民族釩產業安全的重大課題。
(二)攀鋼依托釩資源優勢,堅持自主創新,成功研發國際領先的釩氮合金產業化技術。
攀西地區釩資源儲量(以V2O3計)達1570萬噸,儲量占國內62.2%、世界11.6%,資源優勢得天獨厚。在黨中央幾代領導人的高度重視和關懷下,攀鋼較好地承擔起開發攀西釩鈦資源、振興民族釩鈦產業的歷史重任。從1964年建設初期,攀鋼就開始霧化提釩工藝研究,1979年攀鋼霧化提釩工藝較為成熟,使我國由釩資源的進口國一躍成為釩的出口國。1995年8月,攀鋼研制成功并采用更為先進的轉爐提釩工藝,2004年生產釩渣達到13.51萬噸。釩渣作為生產釩制品的原料,其生產的巨大進步為攀鋼釩產品的大規模開發生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攀鋼通過多年攻關和項目建設,目前具備生產精釩渣、V2O5、V2O3、高釩鐵、中釩鐵、釩氮合金等多種釩制品的生產能力,綜合生產能力達到1.5萬噸(折合成V2O5計算),成為國內最大的釩制品生產基地和世界第二大釩制品生產企業。
攀鋼發揚“艱苦奮斗,永攀高峰”的攀鋼精神,依靠自主創新,打破釩技術國外技術封鎖和美國全球壟斷的局面。1998年,美國釩公司第一次來中國推銷釩氮合金,在攀鋼考察時強調指出“二十多年來,德國、俄羅斯、日本對釩氮合金都研究過,都聲稱自己研制出釩氮合金生產技術,但20多年過去了他們都沒能大批量生產。釩氮合金生產里面學問大得很,只有我們才真正能商業化生產。”同時,對攀鋼提出的技術合作意愿堅決拒絕并挑戰“你們開發出來我買你們的”。攀鋼深刻認識到釩氮合金產業化對民族釩產業的重大意義和未來廣闊的市場前景,擔負起提升民族釩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重任,加速推動釩氮合金產業化世界性難題的研究,經過多年攻關,1996年9月,攀鋼開始立項《用V2O3制取碳化釩和氮化釩的研究》并通過了“九五”國家科技攻關立項審查,此后,歷經數年艱苦卓絕探索,經過多階段小試、中試、半工業試驗、工業試驗,不斷改進完善,攻克了一系列技術難關,最終取得釩氮合金產業化技術成功。攀鋼該項技術的成功不僅突破了美國全球獨家壟斷,同時工藝技術更為先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技術。攀鋼的釩氮合金產業化技術全面超過美國Vametco公司同類技術,主要表現在:一是攀鋼能夠在非真空而不是Vametco公司必需的高真空環境下生產,設備簡單、要求更低、穩定性強、設備投入少;二是攀鋼工藝能夠連續性生產,降低了能耗和顯著提高勞動生產率;三是攀鋼工藝中,碳化及氮化反應同步進行,工藝流程簡單,運行周期短。
(三)攀鋼依托釩氮合金產業化核心技術,通過項目建設,加快產業化步伐。
從2002年到2004年,攀鋼在3年的時間內迅速達到年產釩氮合金2000噸的生產能力。2002年6月,攀鋼建設成功300t/a工業試驗推板窯建成并投入運行;2003年,由于300t/a工業試驗推板窯關鍵技術的突破,攀鋼決定正式實現產業化生產,產業化項目得到國家支持,被列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2003年8月,攀鋼第二、第三條300t/a產業化設備又相繼建成投產,使生產能力擴大到1000t/a;2004年6月和7月,攀鋼新建的3條300t/a的產業化設備分別相繼投產,使攀鋼的釩氮合金總生產能力達到2000t/a的規模。
攀鋼將進一步發揮釩資源及釩氮合金產業化技術優勢,進一步擴大釩氮合金產業規模,新建4000噸/年釩氮合金生產線,擴大國內及國際市場占有率,使攀鋼發展成為世界第一大釩制品生產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