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航黎明“太行”航空發動機研制攻關報道
一航黎明“太行”航空發動機研制攻關報道

文章來源: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06-03-23
一航黎明“太行”航空發動機研制攻關報道
“太行”發動機通過了設計定型審查,實現了我國航空發動機從第二代發動機向第三代發動機的歷史跨越,標志著我國航空動力歷史從此翻開了新的一頁。
作為發動機研制最早起步與主承制單位之一的一航黎明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承接的第一項任務是“太行”發動機驗證機關鍵零部件的研制任務。面對挑戰,一航黎明以“振興航空為我責”的精神,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眾志成城,忘我奮戰,僅用了兩年多的時間便完成了驗證機關鍵零部件技術要求的全部考核內容,為“太行”發動機的正式立項奠定了基礎。
20世紀90年代初,“太行”發動機正式立項,投入研制。并在一航黎明設立了型號研制現場指揮部,由一航黎明出任現場總指揮,按照研制技術分類管理體系,在總設計師的領導下,一航黎明分別出任型號總工藝師、總冶金師和副總質量師,負責產品試制全過程的材料技術、冷熱加工工藝技術、現場質量管理等項工作。在研制之初,一航黎明承擔了“太行”發動機70%以上的關鍵零部件研制任務,此后,按照總體分工,一航黎明始終承擔了40%以上的研制任務。
20世紀90年代是“太行”發動機研制的重要時期,也是最艱難的時期。這期間,一航黎明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中,步履維艱,一度紅火的經濟開始滑坡,技術技能人才嚴重流失。“無論遇到多么大的困難,也要保住‘太行’發動機的研制節點”。時任一航黎明幾屆領導班子在逆境中,頂著各種困難,千方百計確保“太行”發動機研制工作不受影響。組成新老結合的攻關課題組,投入關鍵零部件的研制攻關。在研制關鍵時刻,他們精心組織各相關單位展開了一場又一場的攻堅戰,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研制難關,確保了研制節點。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一航黎明經濟已經滑向“谷底”,仍然確保“太行”發動機研制經費的使用。
21世紀初是一航黎明研制“太行”發動機生產史上最為關鍵的年份,帶領一航黎明改革脫困的時任總經理林左鳴被任命為“太行”發動機研制總指揮。他和領導班子成員一起立下錚錚誓言:一定要盡全力拿下“太行”發動機,不辱我們這一代航空人的使命。為此,一航黎明將“太行”發動機研制項目定為企業年度標志性工程,每年一立項,每步一考核,干部簽字立誓,“不完成任務就摘烏紗帽”,公司、廠、車間層層下戰表。干部靠前指揮,參戰員工超常作戰,確保了“太行”發動機的研制質量和節點。
2001年年底,“太行”發動機研制進入到最后攻堅階段。由于設計更改,工藝、工裝相應變動等諸多因素,研制工作難度非常大。在多種重點型號并行的情況下,一航黎明把“太行”發動機列為頭號任務,全力以赴向最后節點沖刺。成立項目攻關團隊,積極開展“兩無一通”(無邊界工作、無縫隙鏈接、通力合作),形成了全面決戰的氛圍;改革薪酬制度,加大技術技能專家的收入分配,調動員工攻關的積極性;組織項目團隊核心骨干到各參研單位現場辦公,及時解決研制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抓住影響研制進度進展的關鍵技術,開展專項攻關;采取拉式管理辦法,推動研制進程,全力保證了“太行”發動機的研制成功。
“太行”發動機在設計、工藝、原材料使用上都融入了當今世界上的先進設計、制造技術及新型原材料,同時,一些新技術、新工藝不能一蹴而就,要經過多次試驗考核,這給研制工作帶來了相當大的難度。在研制過程中,一航黎明被列為廠級攻關項目達到302項,部級以上重大項目29項。這些研制項目不僅突破了生產“瓶頸”,有的填補國內空白,有的還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而且提升了企業基礎條件建設和制造能力,打造出了一支優秀的技術、技能隊伍。
“太行”發動機研制之路是艱難曲折的。18年來,在研制的困難和關鍵時刻,總裝、空海軍、國防科工委、中國一航領導及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多次蒞臨一航黎明,給予指導和支持。在研制過程中,駐廠空軍軍代表與一航黎明并肩作戰,甘苦與共;相關科研院所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一航黎明五屆領導班子與兩代科技人員與工人前仆后繼,嘔心瀝血,終于向黨和國家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實現了為振興航空工業“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誓言,為中國航空工業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