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重大項目“新一代可循環鋼鐵”課題啟動
國家重大項目“新一代可循環鋼鐵”課題啟動

文章來源:鞍山鋼鐵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07-06-20
國家重大項目“新一代可循環鋼鐵”課題啟動
6月10日,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新一代可循環鋼鐵流程工藝技術”課題啟動儀式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出席啟動儀式并講話。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鞍鋼黨委書記、總經理張曉剛等參加啟動儀式。
該項目共安排15個課題,由鞍鋼、寶鋼、首鋼、武鋼、馬鋼、濟鋼、中國鋼研科技集團和北京科技大學、東北大學、上海大學共同承擔。鞍鋼承擔了“高品質中厚板生產工藝技術”、“爐渣干法粒化、余熱回收和高附加值爐渣產品開發”和“煉鋼—軋鋼綜合節能與環保技術”3頂課題。
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新一代可循環鋼鐵流程工藝技術”是《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制造業領域的優先主題和材料領域“十一五”科技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對進一步提高我國鋼鐵工業資源、能源利用率,減少廢棄物排放量,最大限度降低產品的能源消耗量和提高產品質量具有重要戰略意義。項目的總體目標為:開發新一代可循環鋼鐵流程,形成自主知識產權;把曹妃甸鋼鐵企業建成21世紀國際領先的可循環鋼鐵流程示范;以國內現有鋼鐵企業技術改造為依托工程,開發成功高效復吹轉爐、高速連鑄、干法除塵、爐渣干法粒化及余熱回收等重大工藝技術和關鍵的節能環保技術,在國內輻射推廣,全面提升現有鋼鐵企業的技術水平;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基于氫冶金的熔融還原煉鐵新工藝。徐匡迪任項目專家組首席專家。
啟動儀式上,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鞍鋼黨委書記、總經理張曉剛代表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發言。他說,中國鋼鐵產業升級目前迫在眉睫,為此國家把開發“可循環鋼鐵流程工藝與裝備”技術列入了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制造業的優先主題中,期望利用5到15年時間,努力改變中國鋼鐵工業的增長方式,使之成為具有鋼鐵生產技術國際引領作用的鋼鐵強國,實現跨越式的發展。此次國家拿出約1.8億元國撥科研經費支持本項目攻關,是近幾個五年計劃中國家對鋼鐵行業支持力度最大的一次。從項目攻關內容的設置上看,涵蓋了低成本高效化生產工藝、能源轉換、節能減排,覆蓋面廣,難度大,科技攻關任務十分艱巨,這是對鋼鐵行業科技攻關能力的考驗。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將力爭在“十一五”期間全面完成項目預期的攻關指標。
徐匡迪在講話中說,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新一代可循環鋼鐵流程工藝技術”課題啟動,是我國冶金科學工作者和廣大鋼鐵企業科技人員共同努力的結晶。這一項目的啟動,目的在于改變全社會對于鋼鐵工業能耗大、污染大的傳統認識,把鋼鐵工業真正建設成集先進鋼鐵制造、高效能源轉換和有效吸納社會廢棄物的優質、節能、環保的綠色行業。為了盡快實現攻關項目提出的各項指標和目標,各鋼鐵企業、大學和科研單位必須認真研究傳統的鋼鐵工藝流程中存在的主要的問題和各種弊端,不斷開闊眼界,不僅要注重改進和提高現有鋼鐵流程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更要注重研究鋼鐵生產過程的能源、資源的轉換,進一步提高能源資源的利用效率。同時,要充分重視和解決現有鋼鐵生產流程中嚴重污染環境和大量排放廢棄物問題,使鋼鐵企業真正做到環境友好,與社會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