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華能集團優化電源結構 實現清潔發展
經濟日報:華能集團優化電源結構 實現清潔發展

文章來源:經濟日報 發布時間:2008-03-26
華能集團近年來從向社會提供綠色電力入手,全力履行央企社會責任,在取得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在節能減排方面發揮了主力軍的表率作用。
電力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先行官,也是傳統的耗煤大戶、排放大戶。華能集團總經理李小鵬在接受采訪時強調,電力企業要當好先行官,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堅定不移地走清潔發展的路;要實現清潔發展,就必須把優化調整電源結構作為提高節能減排水平的重要手段,積極發展污染少的大容量、高參數、高效率的節能環保型火電項目。
基于這樣的認識,2002年底重新組建的華能集團,抓住國內電力市場供電緊張帶來的發展機遇,先后投資600多億元,在全國各地陸續建成了數十臺30萬千瓦和60萬千瓦大機組,并創下了我國電力工業的多項第一。其中,在華能集團沁北電廠率先建成了兩臺國產60萬千瓦超臨界燃煤機組,在華能集團營口電廠率先建成運營國內首臺國產60萬千瓦超超臨界火電機組,在內蒙古建成運營我國第一家大型煤電一體化企業——華能伊敏煤電有限公司。
為提升我國電力工業節能減排技術的水平,華能集團在加快大機組發展的同時,也以敢為天下先的勇氣,承接了列入國家“十五”863計劃的“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技術的研發與應用”課題。經過與相關設計、制造、應用單位聯合攻關,在課題取得成功后不久便實現了產業化的突破。
2006年12月,首臺國產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燃煤機組在浙江華能玉環電廠順利投產,隨著其他3臺百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在玉環電廠相繼投產,華能集團也在我國電力工業創造了在12個月內投產4臺百萬千瓦機組的新紀錄。4臺國產百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在玉環電廠全面建成投產,宣告了我國首座大型節能環保型電廠的誕生,也使我國電力工業的裝備技術水平步入了國際先進水平行列。
有關部門對玉環電廠性能考核試驗顯示,發電機組每千瓦時供電煤耗為283.2克,發電系統熱效率達到了45.4%,比國內目前運行的超臨界60萬千瓦燃煤機組高3%至4%以上。按照2007年全國火電發電量2.69萬億千瓦時計算,如果全國火電機組煤耗達到這一水平,當年就可少耗標準煤2億噸左右。二氧化硫實際排放濃度每立方米17.6毫克,達到了發達國家的排放控制指標。對比全國同行業平均水平,2007年玉環電廠一次能源利用水平提高了20.6%,全年可直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62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5356噸。“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技術的研發與應用”課題也以其成功實踐,獲得了200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到2007年底,華能集團擁有的火電機組平均單機容量已接近28萬千瓦。擁有污染少、煤炭利用效率高的30萬千瓦及以上燃煤機組達到136臺,比2002年底增加76臺。其中,60萬千瓦及以上機組34臺,比2002年底增加26臺;百萬千瓦機組從無到有達到4臺,占全國同類機組的一半以上。在運超臨界和超超臨界燃煤機組24臺,共1468萬千瓦,占集團擁有燃煤機組的22.6%。
“上大”也為華能集團積極響應國家關停小火電機組的工作創造了條件。2007年初,在與國家發改委簽訂“十一五”關停小火電機組251.225萬千瓦責任書基礎上,華能集團主動提出增加關停容量116萬千瓦,使集團在“十一五”期間關停的小機組達到82臺、共367.225萬千瓦。其中,2007年計劃關停225.425萬千瓦。
為如期實現關停目標,華能集團在與所屬企業負責人簽訂關停責任書的同時,還推出了實行“一票否決制”的考核制度,即對未完成責任書規定的關停目標和要求的責任單位,取消當年工資總額增長額度,取消領導班子申報“四好班子”的資格和已獲得的稱號,取消華能授予的各種榮譽稱號;因認識不到位、措施不得力、責任不落實,未完成責任書規定的關停目標和要求的責任單位,要追究主要負責人和分管領導的責任。
經過集團上下共同努力,在關停機組所在地政府的支持下,截至2007年底,華能集團關停的小火電機組總量達到了239.125萬千瓦,占電力工業全年關停小火電1400萬千瓦的17%。在超額完成全年關停目標的同時,關停量也占到了華能集團承諾在“十一五”關停總量的95%。今年頭兩個月又如期關停小火電10萬千瓦,占全年關停目標的22%。
為全面提升企業節能減排的水平,在“上大壓小”的同時,幾年來華能集團也加大了應用先進適用技術和加強管理來挖掘現有設備節能減排潛力的力度。通過采用鍋爐微油點火、等離子點火、電機變頻等新技術、新工藝,安裝脫硫、除塵設施對現有發電機組進行改造;編制實施《華能系統30萬千瓦汽輪機節能降耗實施導則》和《華能30萬千瓦級鍋爐及輔機設備節能降耗實施導則》,對典型的30萬千瓦、33萬千瓦、20萬千瓦機組及新投產的60萬千瓦機組進行節能環保和優化運行專項評估,落實整改措施,使在運的機組的節能減排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2007年,集團僅投入安裝、改造脫硫、除塵設施的資金就達到了39億元,到年底集團安裝脫硫設施的機組容量已達到3730.5萬千瓦,占集團全部燃煤機組容量的57%;原先除塵效率較低的34臺機組,經過改造后除塵效率提高到99.7%。華能集團沁北電廠通過優化機組運行,提高運行經濟性,2007年,供電煤耗每千瓦時達到了306.7克,在國內同類機組保持領先水平。按全國60萬千瓦級機組平均煤耗水平計算,沁北電廠通過優化一年就可節約標準煤10萬噸。通過技術改造和加強管理,集團公司所屬列入全國“千家企業節能行動”的18家電廠共完成節能量約100萬噸標準煤,完成年度分解目標的242%。
2007年,華能集團火電實現每千瓦時供電煤耗337.37克,同比下降7.74克,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9.63克;在火電發電量同比增長16.02%的同時,全年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減少8.9%,減排近12萬噸。
通過推進企業節能減排,實現清潔發展,與2002年重新組建時相比,如今的華能集團變得更大更強了。
更大——截至2007年底,華能集團資產總額達到3698億元,是2002年底的2.9倍;擁有發電裝機7157萬千瓦,是2002年底的2.7倍。
更強——2007年華能集團發電量達到3270.4億千瓦時,是2002年的2.5倍,占2007年全國發電量的10%,比2002年提高1個百分點;2007年全年完成銷售收入1155.3億元,是2002年的3.1倍;實現利潤103.2億元,是2002年的3.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