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研發我國首只自膨脹封隔器下井
中國石油研發我國首只自膨脹封隔器下井

文章來源: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08-11-27
11月中旬,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裝備所自主研發的自膨脹式封隔器在冀東油田高淺南區G160-P13井順利下井進行現場試驗應用,近期將在第二口井進行試驗應用。這表明在水平井、分支井等復雜結構井完井工藝上又多了一種簡便、實用、可靠的完井工具,填補了該領域空白。
自膨脹式封隔器是由油脹式或水脹式特殊橡膠材料與機械組合構成的,主要用于替代常規裸眼封隔器,既可實現固井完井,也可用于非固井完井。這項技術具有作業簡便,可靠性高,無傳統封隔器的機械運動部件和可適應裸眼不規則井壁等優點,能有效降低完井作業成本。它代表了未來裸眼封隔器的技術發展方向,現在廣泛應用于水平井分層分段開采、控水堵水、儲層改造等領域。
為滿足油田需求,配合水平井開發戰略,裝備所2007年開始預研和技術儲備工作,一年多來共完成120多種配方的遇油遇水橡膠材料的研究和性能測試,進行了樣機試驗,并開發了自膨脹式封隔器專用試驗臺架。項目組在材料、加工工藝和工具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材料體積膨脹率接近4倍,遇油膨脹橡膠的封隔器耐壓差能力大于31兆帕。2008年11月7日,冀東油田鉆采院領導和技術人員在實驗室對工具進行實地檢測,封隔器樣機順利通過打壓測試,各項指標完全滿足現場要求。
近年來,國外各油田公司爭相采用這項新型技術,目前國外油田現場應用的自膨脹式封隔器工具數量已近萬只。
冀東油田是國內第一家引進國外自膨脹式封隔器的油田,目前已成功應用33口井,取得了良好應用效果。但進口價格昂貴,每只5萬美元左右,制約了這項技術在國內的推廣應用。裝備所成功自主研發遇油自膨脹式封隔器,將加快國內油田應用這項新技術的步伐,推動油田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