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車自主創新世界最大功率交流傳動電力機車
南車自主創新世界最大功率交流傳動電力機車

文章來源:人民日報 發布時間:2009-02-18
作為新一代大功率機車,它的能耗比內燃機車每年節省約50萬元,減少的排放量約為4000輛小轎車的尾氣總和,價格僅為進口同類機車的一半,單軸功率比上一代電力機車提高了1/4……
這就是中國南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世界最大功率六軸9600千瓦交流傳動電力機車。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機車就是人們俗稱的火車頭。目前,在我國鐵路線上運行著17000臺機車,大部分是內燃機車,僅有5000臺是電力機車,而且是功率相對較小的產品。
“一臺六軸9600千瓦交流傳動電力機車,即便我們將這套裝備加價1000萬元人民幣出口海外,性價比也可謂天下無敵!”鐵道部副總工程師、運輸局局長張曙光說,“如果將這種現代化技術大范圍地運用于中國鐵路運輸,將成為未來發展真正意義上的火車頭!”
人才、資金、市場擰成一股繩
總功率達9600千瓦的六軸交流傳動電力機車,是世界上技術最先進的大功率機車,機車的系統集成、牽引電機、變壓器、轉向架、車體等技術水平更高、難度更大,堪稱目前世界電力機車技術的金字塔尖。
攀登這樣的技術巔峰靠的是什么?
技術人才沖鋒陷陣。一臺大功率六軸機車的零部件達12000多個,除了零部件,系統集成、技術工藝、質量控制等都是錯綜復雜的迷陣。“僅機車最后的總裝步驟就要花費150道工序,制造難度可想而知!”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傅成駿介紹,為了研制這臺大功率機車,公司16名專家、249名高級工程師、300名技師,全都當上了“車癡”。
研發資金充分到位。據南車株機公司總經理徐宗祥介紹,公司每年將銷售額的5%投入到研發環節,確保了公司可持續的創新能力。為了六軸機車,株機公司目前投入超過10個億。“六軸機車項目對公司意義十分重大,我們正在成為世界級的機車裝備系統集成商,躋身世界鐵路裝備制造業的先進行列。”徐宗祥說。
鐵路市場全力支持。2007年8月,鐵道部與南車株機公司簽訂了1200臺9600千瓦大功率交流傳動(六軸)電力機車購銷意向協議,并正式簽訂其中500臺合同。與此同時,在鐵道部的組織下,以南車株機公司為創新主體,一場規模空前的跨地域、跨行業的大合作在全國范圍內展開。
今年1月16日,六軸9600千瓦交流傳動電力機車終于在素有“中國電力機車搖籃”的株機公司誕生了。
重點項目成為創新舞臺
在電機公司工廠里,工人們通過研發制造六軸大功率機車,發明了一種中頻感應焊接技術。在焊接牽引電機的關鍵零部件——轉子時,工人們只需監督儀器,徹底改變了國內外企業長期對手工焊接的依賴。
“現在我們生產一臺轉子只需15分鐘,而美國GE公司依然要依靠人工焊接,焊接一臺轉子需要一天的時間。” 電機公司總工程師江有名很是得意,“我們發明的技術又精確又高效,老外專家看后都佩服得不行。”
在南車株機,六軸機車已經成為一個培育創新能力和施展創新能力的經濟舞臺。作為更加節能環保高效的交通體系,電氣化鐵路建設是我國鐵路現代化的重點,電力機車則是鐵路裝備現代化的重要環節。據張曙光透露,目前,京滬、京廣、浙贛、京九等鐵路干線都已經完成電氣化改造,電力機車將成為未來的主力車型。如果以每年替換1000臺內燃機車計算,就能節約能耗5億元,節約制造成本100億元,而且對軌道磨耗更小,運輸效率大大提高。
“有了大舞臺,才能干大事業。”傅成駿深有感觸,“六軸機車整個項目自主投標、自主設計、自主制造、自主采購、自主管理。‘自主化’為企業發展筑高了平臺,為個人發展拓寬了空間。”
帶動產業升級
“正是因為重視創新,我們構建了一個鐵路車輛裝備自主創新的體系,培育了一批能為裝備制造業調整振興挑起大梁的‘金藍領’,” 中國南車總裁鄭昌泓透露,南車上市募集的資金主要投入到大功率機車和高速列車的研發制造,“正是得益于自主創新,我們才可以用5年時間把大功率電力機車的技術水平向前推進了30年!”
更令鄭昌泓高興的是,六軸機車進入批量生產階段,國產化率達到75%以上,不僅提升了南車的自主創新能力,還帶動了一條產業鏈,對地方經濟的拉動作用更是不可估量。
株洲聯誠集團是株機公司附近的一家擁有4000多名員工的工廠。得益于生產電力機車的配套機械部件,企業去年的產值就達到了6.7億元,2009年的產值將到13億元。像聯誠集團這樣的配套企業,在株機公司附近就有20多家,一個以南車株機為核心的交流傳動電力機車制造產業群已經形成并逐步壯大。
“六軸機車項目將帶動國內機電、電子元器件、鋼鐵、線材、化工等20多個配套產業的發展,形成5倍的乘數效應,”南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志軒表示,形成的經濟規模將達500億元以上。
項目的輻射效應還在擴展。六軸機車技術正平移到四川資陽,形成年產300臺能力,在災后重建的天府之國打造又一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大功率機車制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