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科研總院“鋼鐵材料及制品的大氣腐蝕數據、積累和共享服務”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機械科研總院“鋼鐵材料及制品的大氣腐蝕數據、積累和共享服務”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文章來源:機械科學研究總院 發布時間:2010-04-14
近日,以機械科學研究總院武漢材料保護研究所和北京科技大學為牽頭單位的項目“鋼鐵材料及制品的大氣腐蝕數據、積累和共享服務”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是對我國材料大氣腐蝕長期研究工作成績的充分肯定,也體現了全社會對材料腐蝕與防護科學研究的重視。
此項目建立和完善了包括我國所有氣候區域的典型大氣環境的13個大氣腐蝕試驗站;完成了黑色金屬、有色金屬、保護層和高分子等224種材料在我國典型大氣環境中的投樣和取樣工作。獲得材料大氣腐蝕數據10萬余條;腐蝕有關的環境數據40多萬個。
該項目取得了創新性成果:1.在我國典型大氣環境中的長期現場腐蝕試驗所積累大量數據基礎上,獲得了碳鋼、低合金鋼腐蝕速率冪函數相關參數數值,得到合金成分與冪函數相關參數之間的關系。2.在對17 種鋼長期試驗研究基礎上,發現保持鋼中其它成分不變時,將鋼中殘余元素P、Cu 控制在一定范圍,可明顯改變碳鋼的耐腐蝕性。3.首次采用了薄液膜下電偶電池的電化學監控技術,評估了三峽地區大氣腐蝕嚴酷性。4.研究發現評估大氣腐蝕嚴酷性的標準用鋼第一年的初期腐蝕數據具有不穩定性。據此對ISO 9223的等級依據提出修改意見,受到ISO 成員國和專家的重視。5.首次發現碳鋼和低合金鋼在濕熱海洋大氣環境中腐蝕初期其腐蝕速率低于嚴酷性較低的大氣環境,隨后腐蝕速率持續升高,具有明顯的反常拐點。
該項目研究成果將為各工業部門的新產品研發提供科學依據,并在重大工程建設中進行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