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中國石化高橋石化加工高酸原油新增效益超過1.3億元,這是高酸原油全餾分催化脫酸和裂化一體化成套技術在高橋石化推廣應用兩年半以來取得的成果。據悉,該成套技術為世界首創,解決了高酸原油直接加工的世界級難題。該項目由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清江石化和青島安全工程研究院共同承擔,并于今年3月榮獲2009年度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
近年來,原油價格居高不下,原油成本已占煉油企業加工總成本的90%以上。為降低原料油成本,研發以劣質廉價原油為原料生產高附加值產品的加工技術,成為國際各大石油公司關注的焦點。
高酸原油是典型的劣質廉價原油,在全球新發現和新開發的油田中,重質和劣質的高酸原油占較大比例。2009年,全球高酸原油產量超過4億噸,占原油總產量的10%;我國高酸原油產量在5700萬噸/年左右,約占全國原油總產量的30%。
低價高酸原油的煉制技術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和效益預期,人們稱其為“機會原油”。然而,高酸原油密度大、輕餾分少、金屬含量高、破乳脫鹽脫水難、腐蝕性強,直接加工難度大。以往,國內外加工高酸原油通常依靠提高設備材質的耐腐蝕等級,并采取高酸原油與低酸原油混煉的方式進行加工,不僅增加了裝置投資,而且影響了高酸原油的加工量,降低了低酸原油的經濟性。
開發利用廉價高酸原油生產高附加值產品的加工技術,既關系到我國的石油資源安全戰略,又關系到石化企業的經濟效益。2004年,中國石化部署石科院立項攻關,探索加工高酸原油技術的新途徑。
石科院接到研發任務后,系統研究了不同高酸原油的特性、石油酸的類型和分布規律,利用分子模擬技術和量子化學理論,研究各種石油酸中原子的電荷分布、鍵級和在不同催化材料上的反應行為。他們在石油酸分布規律及反應行為等方面取得嶄新認識,并在煉油工藝、催化劑和破乳劑等研發方面獲得重大突破,成功開發出高酸原油全餾分催化脫酸和裂化一體化新工藝、適用于該新工藝的高活性抗污染新型催化劑和高酸原油脫鹽脫水脫金屬的多功能破乳劑及其配套技術,形成了直接加工高酸原油全餾分的催化脫酸和裂化一體化成套新技術。
2006年11月至2007年2月,該成套技術在清江石化進行工業應用試驗并獲得成功。工業試驗結果表明,與傳統加工技術相比,采用該成套技術加工酸值3.5毫克氫氧化鉀/克的高酸原油,脫后原油的鹽、水、金屬鈣、鐵和鈉含量分別降低28%、80%、63%、56%和83%,污水油含量降低88%,催化脫酸率大于99.8%,汽油、柴油可直接作為產品的調和組分,尤其是該技術對工業應用裝置沒有特殊的防腐要求。清江石化在工業應用期間,加工高酸原油約3.6萬噸,新增效益逾4000萬元。2007年10月,該成套技術在高橋石化推廣應用。
據悉,高酸原油全餾分催化脫酸和裂化一體化成套技術,共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1件,其中15件已獲授權。與傳統的加工技術相比,該技術具有工藝流程短、無須特殊防腐設備、投資少、效益高、操作費用低等優點。3月18日,該成套技術通過了總部科技開發部組織的技術鑒定。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