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冶總院“鉛富氧閃速熔煉新技術及裝備研究”達國際先進水平
礦冶總院“鉛富氧閃速熔煉新技術及裝備研究”達國際先進水平

文章來源:北京礦冶研究總院 發布時間:2011-08-24
日前,北京礦冶研究總院完成的“鉛富氧閃速熔煉新技術及裝備研究”項目通過了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在北京召開的科技成果鑒定會。由張國成院士、蔣繼穆設計大師和邱定蕃院士等8位知名專家組成的鑒定專家委員會一致認為:該項目技術先進,投資省、流程短、工藝穩定,鉛冶煉系統綜合能耗低,屬重大技術創新,整體工藝技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并建議對該工藝進行大力推廣應用。
鉛富氧閃速熔煉新技術和裝備的研發成功,使我國鉛冶煉技術和裝備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實現了我國鉛冶煉技術的跨越式發展。從對物料的適應性、產品綜合能耗、資源綜合利用率、對環境的影響、投資及效益、生產裝備及自動控制水平等各方面比較,鉛富氧閃速熔煉新技術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我國鉛冶金歷史悠久,是發現、生產和使用鉛最早的國家之一。鉛作為一種重要的基礎金屬材料,廣泛應用于國防、航空航天、交通運輸、石油化工、能源材料等領域。燒結-鼓風爐還原是傳統的煉鉛工藝,存在著低空含鉛粉塵和低濃度SO2污染、能耗高等嚴重問題。隨著人類對環保、節能要求的不斷提高,傳統煉鉛工藝被直接煉鉛工藝所替代已是大勢所趨。
為了提升我國鉛冶煉技術和裝備水平,實現低品位含鉛二次物料的經濟高效利用、降低鉛冶煉綜合能耗,北京礦冶研究總院和華寶產業集團公司共同研發了鉛富氧閃速熔煉新技術,并建成了年產10萬噸粗鉛的工業示范廠。該技術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已經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工業生產表明,鉛富氧閃速熔煉技術具有如下優勢:
對原料適用范圍廣,入爐料含鉛可以降至25%,并可以搭配處理難處理卡林金礦和硫化金精礦,實現金、銀、鉛、硫的同步回收利用。而目前常用的熔池煉鉛工藝只能處理含鉛50%左右的物料。
鉛及伴生有價金屬回收率高。鉛總回收率提高了3%以上,達到98.5%;金銀入粗鉛率提高了3%,達到99%;銅直接以鉛冰銅產出,回收率大于85%;鋅直接以氧化鋅灰形態產出,回收率大于90%;直接產出含鉛、鋅小于2%的棄渣,取消煙化爐。
系統綜合能耗低。包括鋅揮發的能耗在內,噸粗鉛冶煉綜合能耗只有213kg標煤,降低了50%以上;
煙塵率小于10%,煙氣二氧化硫濃度大于20%,硫捕集率大于99.5%;
設備自動化程度高、爐壽命長、密閉性好、煙氣量小、熱損失低,配置簡單、設備全部國產化,同等生產規模下的投資僅為基夫賽特法的60%。
對環境友好。噸粗鉛煙塵排放量0.06kg、SO2排放量0.56kg、CO2排放量558kg,較國內目前的煉鉛工藝降低50~90%,節能減排效果顯著,實現了清潔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