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工大型燃料貯箱膜盒 太空動力儲藏站
航天科工大型燃料貯箱膜盒 太空動力儲藏站

文章來源: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11-11-02
載人航天二期的五大關鍵技術之一,研制攻關長達10年,儲藏著“天宮一號”持續運行的動力,使短期使用的飛船向長期工作的空間站邁進——這些,都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研制的一個產品有關:大型液體燃料貯箱膜盒。
最近幾天,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四院所屬南京晨光集團公司的員工們心情格外激動:走過了近10年的研制之路、承載了大家智慧和汗水的大型液體燃料貯箱膜盒,此時正隨“天宮一號”飛行在廣袤的太空。
“天宮一號”空間試驗室是我國為進行太空科學試驗和科學探索而建立的“太空基地”,它的工作運行時間很長,需要持續不斷的運行動力做保障。南京晨光集團公司研制的大型燃料貯箱膜盒就是為空間站工作提供動力的空間推進系統中的關鍵部件。
大型液體燃料貯箱是載人航天二期工程的五大關鍵技術之一,而膜盒是該貯箱的核心部件,屬國內首創,國際上也僅有少數國家掌握此項技術。它的研制成功實現了可反復加注、重復使用的技術目標,這項技術的突破和掌握,使只能在一定時間內運行的飛船變為長期在太空運行的“工作站”。
研制初期,晨光人遇到了許多困難,其中三大難題極為突出:首先,用幾張紙厚的鋼板加工出大直徑的環型膜片,并且要保證精度要求,很難;其次,加工所用工藝裝備沒有可以參考的先例,設計制造工裝的難度很大;第三,確保產品質量的關鍵:如何保證焊接工藝的穩定性。
為攻克難題,公司領導班子果斷決策,成立了一個由領導、焊接技術專家、機械制造專家、焊接高級技師組成的攻關團隊。隨后攻關團隊成員開始查閱大量的相關資料,精心制定研制方案,制造相關工藝裝備。他們首先攻克了膜片成型難題,生產出可供焊接的合格膜片。然而,由于沒有現成的焊接規范,焊材壁薄,焊接的困難跳到前臺,成為一道必須要邁過的檻。經過有關同志10多天的努力,一道較為滿意的焊縫總算焊成,當制成的膜盒進行拉伸強度試驗時,產品竟出現較大范圍的裂縫,研制工作走入困境。
困難面前,攻關團隊沒有退縮,他們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夜以繼日,查數據、作對比、改裝備、調參數,經過連續奮戰,終于研制出基本滿足要求的膜盒產品,并通過了壓力試驗、氦質譜檢漏試驗、極限拉伸壓縮試驗。
上級領導一直關注此項攻關的進展,在得知膜盒產品研制技術有突破后,時任國家載人航天工程的總設計師王永志,時任國家載人航天工程的副總指揮、總裝備部副部長張建啟先后來到膜盒研制現場了解情況,在對膜盒產品研制技術取得關鍵性突破、取得階段性成果給予充分肯定的同時,對膜盒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和可檢測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并在膜盒研制裝備的技術改造方面給予了積極地支持。
領導的關心、支持,極大地鼓舞了攻關團隊成員的研制工作熱情,大家積極地出主意、想辦法,制定了“優化工藝、提升能力”的研制思路。攻關團隊針對研制工作中的工藝薄弱環節,提出了技改實施方案,技術人員對技改方案幾易其稿,終于在2007年通過了總裝備部組織的技改方案評審,并獲得了上級部門的技改費用支持。
隨著這些技改項目的建成,膜盒研制關鍵技術有了突破,產品焊接質量有了科學的檢測方法,產品的性能得到了保證和穩定。膜盒產品經試驗,滿足了設計要求,從而為當前隨“天宮一號”一同發射升空,去履行光榮的使命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