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電烏江水電站群優化調度科研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華電烏江水電站群優化調度科研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文章來源:中國華電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12-05-22
5月14日,“烏江流域水電站群優化調度和效益評價核心技術研究及應用”科技成果在貴陽通過華電集團組織的評審。由中國工程院張勇傳、王浩院士等11位國內知名學者和專家組成的評審委員會一致認為,該項目解決了水力聯系密切、調節組合復雜的大型梯級水電站群的聯合優化調度問題,理論研究扎實,模型算法先進,調度規則合理,項目在梯級調度效益評價體系、優化調度算法、徑流預報模型等方面創新顯著,研究成果整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烏江公司負責開發管理的烏江梯級水電群有干流上的洪家渡、東風、索風營、烏江渡、構皮灘、思林、沙沱和支流的大花水、格里橋等9座水電站,32臺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866.5萬千瓦。目前已投產的水電站共8座、28臺機組,總裝機容量為754.5萬千瓦,已投產電站現已實行集中控制、統一調度管理。
梯級水電站群的聯合調度理論體系與方法的研究及應用,是梯級整體節水增發電量、發揮整體規模優勢的重要手段。2008年烏江公司提出《基于構皮灘等三級電站的烏江干流水電站群優化調度及效益評價體系的研究》項目申請,獲華電集團公司批準立項后,該公司牽頭成立課題組,西安理工大學、河海大學、四川大學、南京南瑞集團公司、中國水電顧問集團貴陽勘測設計研究院共同參與課題研究,2011年結題并提煉出了“烏江流域水電站群優化調度和效益評價核心技術研究及應用”成果。
評審委員會認為,該項目成果在烏江七級水電站群成功應用,取得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烏江梯級水電站運行管理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為梯級水電運行提供了成功的實踐典范,具有重大的實用價值和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項目首次在徑流預報、優化調度、效益評價、集成應用等方面,建立了梯級優化調度效益評價體系,形成了同一梯級存在兩座多年調節水庫的七級水電站群的聯合優化調度理論體系與調度規則,豐富了梯級水庫優化調度理論;解決了優化調度高級應用與水調自動化系統基礎平臺的無縫集成問題,形成了集控一體化技術支撐平臺,填補了國內外在該領域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