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總院生物冶金產業化技術達國際先進水平
有研總院生物冶金產業化技術達國際先進水平

文章來源: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 發布時間:2012-06-05
銅是我國緊缺的有色金屬,70%以上依賴進口。我國現有銅資源儲量中,約2/3為低品位銅礦,采用傳統選冶技術進行開發,成本高、能耗大、環保壓力大,資源利用率低。生物冶金技術具有工藝簡單、環境友好、資源利用率高等優點,成為當前低品位銅礦開發利用極具競爭力的技術之一。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簡稱有研總院)以提高銅資源利用率、節能降耗、綠色環保為目標,通過產學研合作,實施了2項“十五”科技攻關項目,在國內率先開發了低品位硫化銅礦生物浸出工程化技術,并在紫金山低品位銅礦實現了工業應用。但由于紫金山銅礦地處多雨地區,水平衡壓力大;黃鐵礦含量高,生物浸出酸過剩、鐵積累,導致生物提銅效率降低。這些國內外首次遇到和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技術難題。“十一五”期間,在973、863等計劃的支持下,課題組首次提出選擇性生物浸出的技術路線,從源頭上解決了低品位銅礦資源高效生物浸出的技術難題,形成了具有我國資源特點的低品位硫化銅礦大規模產業化應用關鍵技術,建成了國內首座、產能規模最大的低品位硫化銅礦生物堆浸提銅示范礦山,顯著促進了礦冶行業科技進步。
項目利用本土微生物,選育并應用了高效浸礦菌;系統集成現代微生物分子生態學技術手段,建立了生物堆浸過程堆內微生物種群監測方法,揭示了生物浸出過程微生物種群的變化規律,使生物堆浸過程堆內微生物種群的監測和調控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國際上率先開發了生物浸出過程優勢微生物調控工程技術,實現了工業條件下堆內微生物可控生長。
項目率先提出選擇性浸出理論,建立了以礦物溶解化學為基礎,生物-物理-化學多因素相關聯的研究方法,發明了低品位硫化銅礦選擇性生物浸出工藝,從源頭高效解決了生物堆浸礦山酸鐵平衡與環保等重大工程技術問題,實現了低品位銅資源高效利用。同時開發了復雜生物浸出液萃取-電積過程雜質平衡與控制技術,形成了從復雜生物浸出液制備高純陰極銅的成套工業技術。
該項目獲得國家授權發明專利7項,技術經濟指標總體居國際先進水平、部分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先后獲得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獎和福建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通過產業化技術的推廣應用,不僅能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經濟效益,而且可擴大銅資源儲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