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神九首次手控精準對接 中國全面掌握交會對接技術
天宮神九首次手控精準對接 中國全面掌握交會對接技術

文章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12-06-25
6月24日12點55分,在航天員劉旺的精準操控下,神舟九號載人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太空再次對接,我國首次手控交會對接試驗取得圓滿成功。這標志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自主全面掌握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
任務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自主研制的交會對接系統表現完美,為我國空間站建設打下了牢固的技術基礎。
11點12分,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組合體分離,飛船自動撤離至距天宮一號400米處。隨后,神舟九號逐漸接近天宮一號,至140米停泊點,轉由航天員手動控制。
坐在神舟九號中間座椅的劉旺操作平移和姿態手柄,控制飛船向天宮一號緩緩接近。景海鵬、劉洋密切監視飛船儀表參數和對接圖像,輔助發送指令。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指揮大廳的大屏幕顯示,劉旺雙手輕握手柄,穩穩地駕駛著飛船,徐徐前行。參考坐標漸漸與天宮一號上的十字靶標靠近、靠近、再靠近……
12點48分,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對接環接觸,經捕獲、緩沖校正、拉回和鎖緊,于12點55分緊緊連成組合體。大廳內緊張的氣氛如銀瓶乍破,潮水般的掌聲瞬間響起。
此次載人交會對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掌握航天員手控對接技術。2020年,中國將擁有獨立自主的空間站,掌握這一技術是必須跨越的科技高峰。
在1992年工程立項時,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戰略規劃明確提出“三步走”計劃。而此次手控交會對接成功,意味著中國全面掌握了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具備了以不同對接方式向在軌飛行器輸送人員和物資的能力。
1966年3月,美國實現了世界上首次手動交會對接。1967年10月,蘇聯進行了世界上首次自動交會對接。至今,全世界已進行交會對接活動300多次,發生故障17次,故障率超過8%,交會對接因此被稱為航天安全的“鬼門關”。
要讓兩個8噸重的飛行器以每秒7.8千米的速度對接,誤差不超過18厘米,難度猶如太空“穿針”。為了掌握交會對接技術,研制對接機構的航天科技人員歷經16年攻關;為了平穩、精準地實現手控對接,劉旺進行了1500多次訓練。
“這是一個充滿期待、喜悅的時刻,是載人航天工程的一個新起點。”航天英雄楊利偉這樣評價道。
從無人到有人、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從艙內活動到出艙行走、從自動對接到手控對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實施20年來,讓世人一次又一次看到了中國航天邁出的堅實步伐。
在這一天,“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成功突破7000米深度,再創我國載人深潛新紀錄。“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中國科技工作者將夢想照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