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12-08-31
8月21日夜,地處北緯53度的漠大線降下今年入秋后的第一場雨夾雪,漠河首站所在的興安鎮最低氣溫也降至零攝氏度。同時,首批由中國石油管道公司自行研制的130個抗凍性便攜式硫酸銅參比電極發放到各輸油站,為解決漠大線冬季陰極保護電位測試做好了準備。
擔負著輸送俄羅斯原油任務的漠大線,穿越大興安嶺永凍土區段。這一地區冬季平均積雪期長達240天,最低氣溫可達到零下52.3攝氏度,時刻面臨凍脹融沉、熱融滑坡、水毀、坍塌等挑戰。投運以來,漠大線已安全輸送原油2500萬噸。
管道運行中,需要每月采用便攜式硫酸銅參比電極逐樁測量陰極保護的接地電位,但常規硫酸銅溶液在低于零攝氏度即發生凍結,使漠大線冬季無法進行電位測試。這次推廣應用的定制電極在零下40攝氏度的低溫環境下與標準硫酸銅參比電極相比電位更穩定。
漠大線采用“破冰泄壓、覆冰保溫配合隔離通道”技術,有效處理了冰錐、凍脹丘的影響。針對管線夏季的融沉風險,科技人員摸索出“物理支撐、熱管輔助”的方法。引入“熱管”技術,就是通過冬天將冷能存儲于地下,使凍土凍結的更深、溫度更低,減少融沉。
為解決太陽輻射造成的熱融問題,管道公司加格達奇輸油氣分公司的科技人員探索出了“木屑護層”技術,在管道上鋪上木屑,形成隔熱層,阻斷太陽熱量與永凍層的熱交換,降低融沉風險。多種創新技術相結合,這個分公司在沼澤區域建立了融沉治理示范工程。
管道員工面對的最大難題是巡線難。茫茫森林和沼澤,蛇蟲出沒,有的地方百里無人煙,手機沒信號,社會依托極差,人工巡線難度很大。為此,加格達奇分公司開發出電驅無人機巡護系統。這個系統由單程續航能力達60千米的無人駕駛小飛機和影像拍攝、發射及接收系統組成,解決了人員難以到達地區巡線難的問題,大大減輕勞動了強度,降低了管理風險。
北緯53度區域,冬季氣溫低,機械式管體位移監測方法及裝置的應用,有效解決了高寒地區電子監測設備極易失效的難題。裝置安裝簡單,費用低,已在線路上238多個凍脹融沉高風險區域進行了應用推廣。監測數據表明,這種方法能夠準確反映管體位移變化情況,是一種高效、科學的解決方案,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加格達奇輸油氣分公司堅持技術創新,在多方面開展技術攻關,取得一系列成果,在保護管道平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