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長天兩項成果分別達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
中冶長天兩項成果分別達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

文章來源: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2-09-10
9月6日,在中國中冶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會上,中國中冶所屬中冶長天國際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的“燒結余熱高效綜合利用系統的研究與應用”、“原料場綜合管理系統的開發與應用”兩項科技成果順利通過專家組鑒定,分別達到國際先進和國內領先水平。
“燒結余熱高效綜合利用系統的研究與應用”由中冶長天、湖南中冶長天節能環保技術有限公司、湖南華菱湘潭鋼鐵有限公司以及國家燒結球團裝備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同完成。該項目提出并研發了一種燒結余熱高效綜合利用系統,同時在研發過程中,開發了梯級給風、熱風疊加、環冷機密封等一系列專利技術,實現了燒結余熱的高效綜合利用,有效解決了燒結余熱利用率低、環冷機漏風率高等問題,形成了系統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余熱高效利用及發電技術。該成果在華菱湘鋼連續運行一年半,系統設備運行正常,發電機出力穩定,能提高燒結余熱取熱溫度,提高余熱資源利用效率,經湖南省節能監測中心檢測,余熱鍋爐產汽量增加了6%,每噸燒結礦發電量達到21.21千瓦時。目前,該技術已在多家燒結廠得到推廣應用,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原料場綜合管理系統的開發與應用”由中冶長天和廣東韶鋼松山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研究完成。該項目采用現代控制技術及先進管理方法,開發了一種能實現原料場全部自動配料的綜合管理系統,通過研發關卡貼簽式物料計量管理技術、切片式原料統計管理技術、基于PDA技術(手持式數字終端處理技術)的原料場物料品種的管控方法等,解決了原料場從原料采購、運輸、堆料、存貯、預配料以及供料等生產環節的控制與管理問題。該成果在韶鋼運行兩年半以來,明顯提高了配料準確率和混勻礦的質量,有效減少了原料庫存周期,經濟效益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