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網開創高海拔地區無人機巡檢適用性研究先河
國家電網開創高海拔地區無人機巡檢適用性研究先河

文章來源:國家電網公司 發布時間:2012-11-26
海拔4767米的可可西里,零下15度的寒風中,綿延不絕的雪山下,11月20日、21日兩天時間,一群年輕人在此放飛了三架不同類型的無人機。這是國家電網公司科技項目“高海拔地區無人機巡檢適用性研究”的科研團隊在做輸電線路巡檢用無人機全國最高海拔的飛行測試,開創了全國此項研究的先河。至此,在海拔2800~4767米的飛行測試歷時一個月全部完成。科研人員將對獲得的寶貴測試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形成研究報告,為今后在高海拔地區實施無人機常規巡線奠定良好基礎。
為挑戰高海拔地區無人飛行巡線技術這一世界難題,山東電力集團公司、青海省電力公司和甘肅省電力公司成立了科研攻關小組,聯合承擔了國家電網公司科技項目“高海拔地區無人機巡檢適用性研究”,并于今年3月8日正式啟動,拉開了高海拔地區無人飛行巡線領域技術研究的序幕。該項目依托山東電力科學研究院所屬的國家電網公司電力機器人技術重點實驗室,發揮山東電科院在無人機巡檢領域的技術領先優勢,利用青海公司和甘肅公司長期在高海拔地區運維輸電線路的經驗,展開了一場挑戰世界難題的“攻堅戰”。
在山東電科院首席專業工程師王濱海的帶領下科研人員首先深入開展了高海拔地區無人直升機、固定翼無人機巡檢適用性研究,以及低溫、風沙等高海拔地區的氣象條件對無人機巡檢的影響研究。10月底開始,他們選取了不同動力、不同氣動結構、不同起降方式的無人機平臺,總計10個機型,分別在海拔2800米的烏鞘嶺,海拔3090米的金銀灘,海拔3200米的青海湖、海拔3354米的日月山,海拔3820米的拉雞山、海拔4503米的西大灘、海拔4767米的可可西里等地進行了測試。科研人員踐行國家電網人“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業精神,不顧高海拔地區的惡劣環境,頂著凜冽的寒風,忍受著高原反應的折磨,每天早出晚歸,長途跋涉行程6000余公里,一絲不茍地完成了各項飛行測試。確定了海拔2800~4767米區域無人機最高飛行高度、飛行帶載能力、飛行控制精度等參數。
我國在高海拔地區迫切需要一種更先進、科學、高效的電力巡線方式。山東電科院于2009年初,開始從事無人直升機巡線技術的研究,在無人機巡檢領域擁有一支精干的研發團隊及飛行機組,并配備各類相關的檢測和測試設備。目前已經研制出兩套具有實用化水平的無人直升機智能巡檢系統,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工程化應用,切實解決了大部分人工巡線難題,大大提高了巡線作業效率。該院首席專業工程師王濱海介紹說:“此次,集中眾多不同類型的無人機做高海拔地區飛行測試,可謂前所未有。我們通過測試,深入了解了目前無人機在高海拔地區的實際性能,全面認識到高海拔地區無人機巡檢應用面臨的惡劣環境,為下一步的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和實踐依據。此項研究將大大加快無人機巡檢在高海拔地區的應用步伐,盡早讓在高原巡線的人員少一些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