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冶總院成功開發微細粒浸染型難處理含砷金礦高效綜合回收技術
礦冶總院成功開發微細粒浸染型難處理含砷金礦高效綜合回收技術

文章來源:北京礦冶研究總院 發布時間:2013-01-15
由北京礦冶研究總院承擔的提高云南黃金集團金平長安金礦(日處理1000噸)選廠兩年規劃指標的技術研究項目工業試驗獲得成功,該項目受得了云南黃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各級領導的一致認可和高度評價。
金平長安金礦隸屬云南黃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屬微細粒浸染型難處理含砷金礦,這種礦的特點是金的嵌布粒度極細并富含砷、碳、汞,金的回收難度極大,且砷礦物對環境有很大的污染。該類型金礦受賦存狀態及礦物加工條件的制約,大量金礦資源仍難以高效開發利用,成為制約我國黃金工業發展的瓶頸。長安金礦于2010年建成并投產,日處理量為1000噸,浮選采用常規浮選工藝,即一次粗選、三次精選、三次掃選順序返回,選廠運行一年多來,金的回收率較低,尾礦中金的含量較高,造成了黃金資源的極大浪費,且尾礦中的砷、硫含量較高,仍屬高砷礦石。
為合理有效利用礦產資源并降低有害元素對環境的污染,北京礦冶研究總院于2011年6月承擔了金平長安金礦1000t/d選廠兩年規劃指標的技術研究項目。該技術研究通過對現場進行流程考查發現問題、實驗室小型試驗解決問題以及工藝方案技術經濟對比等一系列科研工作,最終在現場獲得成功實施。通過采用高效經濟的解離新術、等粒浮游技術、捕收力強且選擇性較好的微細粒浮選新藥劑以及適宜的精細化礦物加工技術是成功處理該類礦石的技術關鍵。技改項目實施后,經過金平長安金礦工業試驗表明,工藝流程穩定,金回收率較技術改造前提高12個百分點,尾礦中金品位與技改前相比降低了2倍,尾礦中砷、硫排放均達標,在大幅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同時降低了對環境的污染。
該項技術不僅在金平長安金礦獲得了很好的應用,同時對于我國的類似礦山有很好的借鑒效果,目前該項技術已應用到新疆、甘肅、貴州等類似礦山并已進入設計施工階段,同時對一些年代較老的大型礦山進行了技術改造并獲得了很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