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遼河油田形成高凝油開發技術體系
中國石油遼河油田形成高凝油開發技術體系

文章來源: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13-10-30
10月24日,中國石油遼河沈陽油田日產油2629噸,持續保持平穩生產態勢。中國最大的高凝油生產基地遼河沈陽油田,年產油由2010年的92.6萬噸回升到2012年的97萬噸,扭轉了老油田產量逐年下降的趨勢。
遼河油田生產稠油、稀油和高凝油。高凝油的油價,不但在三種油品價格里一直最高,而且一直位于國內高價原油行列。與其他油藏相比,高凝油除了在儲層巖性、儲層物性等方面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外,還具有高含蠟、高凝固點、低油氣比等特性,常溫下高凝油是如石頭般的固體狀。
高凝油的穩產上產,是遼河油田千萬噸穩產的關鍵一環,也是遼河油田效益發展的重要支撐。針對高凝油開發難度大、遞減快的矛盾和困難,遼河油田積極開展科技攻關,加大高凝油勘探開發力度,并得到中國石油股份公司的大力支持。2010年,股份公司設立“高凝油油藏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術研究與應用”科技專項。項目實施三年來,累計推廣試驗181井次,增油6.4萬噸,形成了高凝油提高采收率三大技術體系。
在中高滲砂巖高凝油油藏方面,遼河形成了以深部調驅為主導的提高采收率技術。沈84-安12塊開展以深部調驅、精細注水和提高產液量為主的綜合調整后,區塊的日產油由476噸上升到最高629噸,平均單井日產油由1.53噸上升到1.97噸。在低滲透砂巖高凝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方面,遼河油田形成了以井下電磁感應熱注為主導的新技術,解決了注入水對地層冷傷害問題,區塊年產油量連續三年穩定在3.6萬噸,全區塊實施熱注后預計可提高采收率14.2%。
針對高凝油潛山油藏埋藏深、油藏控制難度大的實際,遼河油田創新提出了潛山塊狀油藏具有層狀特點的新認識,完成了直平組合、異步注采、潛山分注等5個注水方式轉變。邊臺北潛山應用復雜結構井+直井組合注采實施整體開發后,區塊日產油從42噸上升到254噸,采油速度由0.2%提高到1.2%。沈625潛山沈625-H15井組開展異步注采試驗后,累計增油1.5萬噸,節電209萬千瓦時,探索出了低成本開發的新思路。
為實現高凝油油藏的穩產,遼河油田還在5個高凝油潛山油藏分別進行了氮氣、空氣、二氧化碳氣驅嘗試,截至目前累計增油7000余噸,投入產出比達到1:1.7。遼河油田還在靜35塊開展了高凝油微生物吞吐驅油試驗,顯現出含水率下降、產量上升的好苗頭,目前已累計增油343.9噸。
隨著一系列核心技術相繼被攻克,沈陽油田關鍵指標得到明顯改善,與2009年相比,綜合遞減率、自然遞減率、含水上升率分別下降8.96、11.58、7個百分點。接下來,這些技術將在沈陽油田進行工業化應用,預計新增可采儲量3077萬噸,采收率提高12.6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