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05-06-01
立足高平臺 謀求新發展 實現大跨越
中石化南化公司與南化廠改革重組
新南化將繼續發展三大主業,“十一五”末銷售收入將超100億元
5月23日,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廠齡最長的兩個企業南京化學工業有限公司和南京化工廠跨江牽手,改革重組成為新的南京化學工業有限公司。這是集團公司進行地區資源優化和組織產業結構調整,將國有老企業領上健康發展道路的重大舉措。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中國石化就開始醞釀南京地區資源優化整合以及老企業的扭虧脫困。為了優化區域資源,調整企業及產品結構,振興中國石化南京地區化工業務,并考慮到南京市政府有關區域規劃要求,集團公司決定改革重組南京化學工業有限公司和南京化工廠,成立新的南京化學工業有限公司。此次改革重組,按照總體規劃,一步到位,先建后停,生產不亂,市場不丟,保持穩定的原則,采取吸收合并的方式,逐步將南京化工廠搬遷至南京化學工業有限公司。集團公司將對新南化新增注入首批6億元資金。
中國石化對新南化公司的發展有明確定位:充分發揮中國石化的整體優勢,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最大化為目標,以增強競爭能力為切入點,充分利用區域資源,發揮集聚效益,提高技術水平,降低生產成本,調整產品結構,改善產品質量,擴大市場占有,真正實現內涵發展。
根據集團公司地區資源優化的統一部署,按照“做強、做精、做優、做特”的標準,新南化將再投資40億元,繼續發展具有優勢的“煤化工、苯化工、鹽化工”三大主業,結合南京化工廠搬遷跨江發展戰略,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形成五個方面的產品優勢:一是以苯為原料的基本有機化工產品;二是以橡膠助劑為主的精細化工產品;三是基礎無機化工原料和氣體供應中心;四是特色產品,如高復肥和化工機械;五是結合揚子三輪改造,有選擇地發展石油化工業務,構建上下游一體化的基礎化工和石油化工產品鏈。“十一五”末,公司銷售收入將超過100億元,企業具備較強的競爭能力。
中國石化黨組書記、總經理陳同海強調,新南化是集團“十一五”期間的重點投資區域。2006年12月11日,化工產品入世過渡期結束,我們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和挑戰。因此,要抓住當前市場的有利時機,抓住效益上升的有利時機,從體制、機制、產業結構上,加快改革調整步伐,在裝置規模、技術含量、人才隊伍和經濟效益上體現出強大的競爭力。
鏈接:南京化學工業有限公司的前身是近代著名愛國實業家范旭東先生創辦的永利铔廠,始建于1934年,是中國化學工業的搖籃。1998年并入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建廠71年來,一代代南化人以振興中國化學工業為己任,奉行范旭東先生三十年代親訂的四大信條,弘揚創業、求實、奉獻的南化精神,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傾情奉獻,創造了35項中國化工之最,填補了多項中國化學工業的空白。目前,南化公司生產經營化肥、無機化工原料、有機化工原料、催化劑、化工機械、化學纖維等6大類200多種產品,同時具有化工生產、科研、設計、設備制造、施工安裝優勢,是全國催化劑、化工機械制造基地,也是全國硫酸、磷肥設計中心和硫酸、催化劑研究中心所在地。南化“紅三角”產品銷往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出口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南京化工廠創建于1947年。解放以后,工廠隸屬關系幾經變遷,1983年開始由原化學工業部主管,1999年6月并入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經過50余年發展的南京化工廠,以氯堿、有機中間體和橡膠助劑為三大系列產品,在有機中間體和精細化工領域具有一定優勢。目前,南京化工廠是國內硝基氯苯生產能力最大的企業,也是國內最大的用硝基氯苯生產RT的廠家;防老劑RD不僅在國內生產規模最大,而且享有自主知識產權。進入集團公司后,南京化工廠實施了“橡膠助劑及配套中間體技術改造”項目和10萬噸/年硝基氯苯裝置擴產改造等項目,對促進劑CBS、氯化苯、間苯二酚等產品進行擴能改造,技術水平在同行業居領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