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人民日報 發布時間:2007-06-22
提升研發水平 自主成線設計
中國一重實現高端冶金設備國產化
本報哈爾濱6月21日電 (記者曹紅濤) 在年初舉行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自行設計制造的“鞍鋼1780毫米大型寬帶鋼冷連軋機生產線”喜奪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這套國產化設備,申報了28項國家專利,形成了94項冷軋專有技術,比國外公司擔當技術總負責的同類項目節約投資1/3強。
軋鋼機是鋼鐵企業生產的關鍵設備,軋機分熱軋和冷軋,冷軋出的是高端產品。上世紀末,國內所需冷軋薄板的45%靠進口。進口一套冷連軋機組,要十幾億元人民幣。
面對外國公司的壟斷地位與技術壁壘,一重集團下決心要改寫歷史。1999年,當鞍山鋼鐵公司把1700毫米熱連軋機任務交給一重集團時,一重充分發揮了自主創新能力。以主軋機為例,為防止“搟面皮”(軋鋼易出現兩邊薄中間厚)的情況發生,一重別出心裁設計出“工作輥串輥”(VCMS)技術,保證了板型均勻平整。
?。保罚埃昂撩谉徇B軋機組和1780毫米冷連軋機組,先后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一等獎。后者的成功更表明我國已具備冷軋成套設備制造和相關工藝技術總成的能力,跨入相關領域的世界領先行列。
“從單機生產向自主成線設計是一個跨越?!币恢丶瘓F總經理吳生富認為。公司近年自行研制和與國外名企合作生產的近40套高端、中端冶金設備,基本上覆蓋了寶鋼、鞍鋼和武鋼等我國大型鋼鐵企業的主要生產線,其中冷連軋機、熱連軋機分別占國內市場份額的80%和50%以上,而自主集成的高端產品占國內市場份額則分別為100%和70%以上。
一重集團近年投入近20億元開展技術改造,更新制造工藝,建立冶金設備專業化生產線,使每套高端大型軋機生產周期由過去的3年縮短到12至16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