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30年:百年企業招商局再揚征帆遠航
改革開放30年:百年企業招商局再揚征帆遠航

文章來源: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08-10-06
一個是年輕的城市深圳,一個是百年老企業招商局,在改革風起云涌的創新年代,他們在蛇口奏響了探索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宏偉樂章。進入21世紀,深圳與招商局之間的精彩互動仍在繼續,雙方簽署了全面合作備忘錄,為展現新的輝煌共同努力。
創業熱土書寫時代華章
上世紀70年代末,招商局獨資在深圳創辦蛇口工業區,這是中國第一個對外開放的工業園區,它的創立和發展為一年之后的深圳經濟特區的創立起了先行官和探路者的作用。招商局也成為第一個來深圳投資興業的外來企業。
招商局籌建蛇口工業區,從創辦到發展壯大,始終得到深圳市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鼎力支持。原深圳市委書記張勛甫對蛇口工業區的態度十分明確,他說:“好,我們支持你們在深圳發展,你要哪塊地,我們給你哪塊地。”
此后,蛇口工業區從籌議、選址、征地、動遷到平整土地、通航、通水、通電、通車、通郵、綠化,幾乎是一路綠燈,無一不得到深圳的直接幫助,而蛇口工業區的快速發展也成為深圳市經濟高速增長的引擎。
就在招商局創辦蛇口工業區期間,深圳經濟特區也在醞釀成立,二者相依相伴,聯袂而行。招商局在蛇口開發區伊始,提出了“以發展工業為主”和“五不引進”方針——來料加工項目、補償貿易項目、殘舊機器設備、不能處理的污染工業項目、占用國內出口配額的項目均不引進。而深圳在1982年開始從“三來一補”向“三資企業”轉變,蛇口工業區與深圳在建設方針上逐漸同步。
在同一個經濟發展方向下,深圳成為招商局最重要的活動舞臺。在深圳,招商局創造無數個中國或世界第一:中國第一家企業自辦的港口、鐵路;中國第一家企業參與創辦的股份制銀行、保險公司;世界最大的集裝箱制造企業中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中國第一家經營型的房地產公司、供水公司;中國第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蛇口曾是深圳也是中國三資企業設立最早、最密集的片區。
正是出于對深圳的鐘愛,招商局把招商銀行、中集、南山開發、招商局物流、招商局科技等一大批知名企業的總部都設在深圳。與此同時,深圳也為招商局的第二次輝煌提供一個寬闊的平臺。正是在這里,招商局相繼培育開辟了港口、金融、地產、物流、工業、科技、園區開發等業務,發展成為一個綜合性的企業集團,在海內外工商界有著廣泛影響。
3年再造了一個招商局
在改革開放的最初時期,招商局蛇口工業區實行“政企合一,以企代政”的管理體制。在上世紀90年代,蛇口工業區開始“還政于政”,先后向深圳移交了國土、規劃、建設、勞動、人事、貿易、稅收、出入境、教育、衛生、社會保險、社區黨委等管理職能,轉身成為一個純粹的企業。
招商局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蛇口在特殊時刻被賦予了特殊的政治意義,一度成為改革開放的試管,現在這個歷史任務已經完成,蛇口工業區作為招商局創辦的一個企業,其企業屬性已得到全面回歸,當前蛇口要做的就是一個企業要做的事。
深圳對回復企業本色的蛇口仍是愛護有加,深圳市領導曾動情地說道:“深圳將一如既往地支持、幫助招商局集團拓展各項業務,希望招商局把根扎在深圳,在這塊充滿希望和生機活力的熱土上再創新的輝煌。”
2001年,招商局在成功抵御了亞洲金融風暴的沖擊后,開始進入調整,在資產、組織結構、人力資源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整合。蛇口工業區則成為此次產業整合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大平臺,招商局將在深圳發展起來的港口、金融、地產業務作為其核心產業,與之相關業務單位總部均設在深圳,其各自在深圳相關業務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時還以深圳為橋頭堡,向內地及東南亞擴張。
從創建蛇口工業區伊始,招商局就對港口表現出高度興趣,在深圳先后興建了蛇口港、蛇口集裝箱碼頭、赤灣港。在新的發展戰略中,交通運輸及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經營與服務成為招商局三大核心主業之一,對港口資產的整合成為當然之義。在此思路下,招商局的港口資源全部打包到招商局國際這家下屬公司,招商國際隨即通過資本力量,對“山頭林立”的深圳西部港區進行整合,收購了媽灣港,使得整個西部港區能夠協同作戰,盡量避免惡性競爭。自2005年起,西部港區集裝箱吞吐量一直雄居深圳港一半以上份額,散雜貨吞吐量則多年來占深圳港90%以上。
以深圳西部港區為發展母港,招商局的港口業務開始遍及全國。據介紹,招商局國際公司已全面布局國內外集裝箱樞紐城市,現已在上海、青島、漳州、寧波、天津、湛江、香港和越南經營或投資港口,成為中國最大、全球位列三甲的公共碼頭運營商。由于出色的業績表現,招商局國際在資本市場備受關注,在2004年成為香港33只恒生指數成份股。
招商局的金融業是以在蛇口工業區培育出來的招商銀行、招商證券、平安保險等企業為代表。總部設在深圳的招商銀行是招商局金融業的旗艦,招商局一直是其單一最大股東。現在,招商銀行已成為中國第六大商業銀行,在內地30多個大中城市和香港、紐約設有分行。招商證券在內地和香港擁有71個營業部,成為全國十大券商之一。招商局還是平安保險的創辦者,起初為單一股東,隨著平安保險的快速發展和多次增資擴股,招商局失去了對其控制地位,出于企業管控戰略考慮,招商局在2003年初全部售出平安保險股權。
招商局的房地產業是從蛇口工業區起步,隨著蛇口的不斷壯大和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而迅速成長。2000年,招商局將原總部設在香港的招商局地產集團并入招商地產進行資產和業務重組,進一步整合招商局的房地產經營資源,使其步入向全國市場發展的快車道。現在,招商地產先后在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西南等地區開發地產項目,躋身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十強。
從2004年開始,招商局邁開“五年再造一個招商局”的雄壯步伐,由此進入快速發展期,旗下的三大核心產業快速擴張。至2006年底,招商局集團營業額、總資產、凈資產、經常性利潤、凈利潤等主要指標均比2003年翻了一番,提前兩年實現了再造一個招商局的目標。
響亮提出創造第三次輝煌
新世紀,深圳有了新目標,提出了率先實現現代化的響亮口號。招商局也進入新的發展時期,發出創造第三次輝煌的豪邁宣言。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招商局與深圳的關系提升到新的戰略層次,他們再一次并肩站在新的起跑在線,共同走向全面合作的新階段。
2004年10月簽署的《全面合作備忘錄》是深圳與招商局展開新合作的標志。
根據協議,招商局與深圳將在綜合物流、港口、機場、公路、鐵路、航道、多式聯運、物流新技術的應用和管理、物流培訓和咨詢服務、物流技術轉讓和設備供應等方面進行廣泛合作。
在接下來的五年里,招商局在深圳將投資上百億元發展以交通設施和技術為基礎的物流業務,包括前海灣3.5平方公里港區聯動物流園區、光明招商局科技工業園區和孖洲修船基地等項目。深圳同意繼續提供合作機會,并在上述項目申報及實施過程中提供綠色通道待遇。
對招商局在深圳的新發展,深圳表現出拳拳愛護之心,市委市政府領導到有關項目調研,現場辦公,解決項目發展中的難題。深圳市長許宗衡在調研中表示:“有責任、有義務全力支持招商局集團在深圳繼續做大做強做優!”許宗衡對招商局集團的發展尤其是集團港口物流業務發展寄予厚望,他表示,招商局不僅為深圳貢獻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還貢獻了先進的理念和體制機制。市政府與招商局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以來,雙方很好地履行和落實協議達成的各個事項,實現了互惠雙贏的合作目標。深圳將繼續按照“以港強市”的發展戰略,為包括招商局集團在內的港口物流企業創造更加完善的配套環境、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服務,全力支持企業在深圳的發展。
招商局斥巨資重組南油集團則是與深圳深化合作的又一大手筆。在深圳啟動國有企業改革的關鍵環節,招商局響應深圳市政府的號召,向與蛇口工業區僅一路之隔的南油集團伸出援手。招商局向南油集團投入不少于4億元資本金,占股76%,負責對南油的債務重組,承擔原南油集團員工的經濟補償和安置費用及離退休人員的經濟補償費用。
分析人士認為,重組南油是深圳、招商局和南油員工的三贏之舉,利用此契機,招商局委托蛇口工業區對南頭半島進行重點服務于港口、物流、地產等核心產業發展需要的新一輪總體規劃。
根據規劃,未來招商局將在蛇口重點建設海上世界填海區,并對太子灣片區進行整體改造,將這兩處占地約1.2平方公里的相鄰區域打造成為蛇口的CBD。與此同時,此片區也是深圳規劃建設的十五公里城市生活岸線的起點和精華,在這里將建水上客運中心,發展國際郵輪母港,提升深圳現代化國際化濱海城市形象,進一步完善深圳的城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