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13-01-09
中國核工業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沖刺IPO終點的腳步再次邁進。“2012年11月1日,國家環保部披露了中國核建的上市環保核查公示,這說明中國核建離上市更近了一步。”中國核建股份公司總裁祖斌介紹。
2011年初,中國核建就已向證監會提出申請上市要求。但是,當年3月11日發生的日本福島核事故,使得這一工作戛然而止。經歷了20余月的停滯后,中國核建終于又踏上IPO之旅。
居安思危謀上市
中國核建融資規模一直是外界最為關注的焦點,并且一度在網絡流傳多個版本。而根據國家環保部公示,中國核建擬首發不超過5.25億股,募集總額為18億元。
雖然中國核建融資規模無法和動輒百億的上市“大佬”相比,但企業謀求上市的目的,卻仍無法擺脫“圈錢”的猜想。
根據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12月27日,A股IPO在審待發企業的數量超過800家。不可否認,這其中充斥數量不少的期望通過上市募集資金“救急”的企業。對此,祖斌解釋,作為輕資產的板塊,中國核建融資的目標不高。
“對中國核建來說,上市是企業提升競爭力,增強動力的一種手段,是自加壓力”祖斌明確表示。
2008年前后,新一輪核電建設熱潮的到來已可預見。體制變革因此成為中國核建為適應市場的必然選擇。
其時,中國核建在一些方面的改制工作已緊鑼密鼓地進行。比如,中國核建所屬成員單位主輔分離改制工作已基本完成,部分單位通過債轉股、內部資源整合的方式完成了公司制改革……
當時的中國核建,更希冀通過改革適應核電發展的新形勢。而將中國核建改革的目標明確為打造合格的上市公司。
自國資委成立以來,就將推動中央企業改制和上市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2007年,國資委印發《關于推進國有資本調整和國有企業重組指導意見》,要求完善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的機制。此后,國資委又明確提出要積極推進大型企業改制上市,具備條件的要加快整體改制、整體上市步伐。
之所以力挺央企改制上市,國資委更看重以此為手段,推進聯合重組,加大資源整合力度,推進產業升級,將央企培育成為世界一流的企業。而做強做優,也是當時的中國核建改革的一個出發點。國資委的要求和自身發展的訴求,一起推動中國核建將改制的終極目標鎖定為上市。
于是,自2008年起,中國核建一段濃墨重彩的改制大幕正式拉開。
披荊斬棘推改制
如若不出意外,按照目前中國核建申報上市的步伐,其將成為資本市場上核電站工程建設的第一股。
事實上,從將上市確定為目標,到目前基本具備申報條件,中國核建籌備上市的過程可謂漫長,其中曲折更是只有中國核建自知。
改制的痛處在于傷筋動骨,中國核建也不可能例外。尤其是以上市為目標的改制,這曾經讓很多中國核建人很難接受。
于1999年在原中國核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而成的中國核建,一直以來就承擔著國內所有核電站建設任務。可以說,中國核建的成長,一直跟隨我國核電發展軌跡。雖期間曾遭遇一段發展低潮,但因為手握國內唯一一家核電建造單位的金字招牌,中國核建的發展仍能波瀾不驚。
小富即安的狀態,成為中國核建推行改制的一個障礙。“有些老員工就提出,一家以建筑安裝為主的企業,又是軍工企業,謀求上市是否有必要。”祖斌說,很多中國核建人對改制上市提出疑慮。
“公司制改革是企業發展的方向,如果不進行改造,企業自身困難就沒法解決。”最終,在中國核建高層多次答疑解惑,不斷擺明利害下,中國核建人從思想上開始接受。
形成統一的認識是推進改制的一個難點,而資產的重組和劃分,利益的再分配卻足以擁有左右改革成功與否的能量。
“哪些資產是非主業資產,需要剝離到上市公司外,相應的哪些人員需要出去,上市公司的板塊需要呈現出什么樣的特點,這個梳理過程相當復雜。”祖斌表示。再加上清產核資所面臨的困難,中國核建面臨從未有過的挑戰。中國核建沒有退路,唯有激流而上。
改制最難啃的“骨頭”,還要數治理結構上的完善。祖斌坦言,一個有著較長發展歷史的軍工企業若想做強做優,唯有建立完善、規范的經營管理體制。“這種規范,不僅要體現在中國核建總部,更要體現在整個股份公司治理結構上。”
比如,改制前的二級公司,決策層和運營層往往混淆不清,職責界定不清。近期,為了規范運作,進一步加強董事會獨立性,中國核建設置了專職董事長、專職董事和外部董事,通過戰略方向的把控、文化上的統一等,對二級公司進行有效的管理,以創造更大的價值。
2009年11月,中國核工業二四建設有限公司成功改制;2010年年初,中國核工業二三建設有限公司成立……
2011年1月19日,中國核工業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揭牌成立。
為了符合上市要求,中國核建所屬全部成員單位都經歷了不同的“改造”。經歷過改制,浴火重生后的中國核建業務結構更加清晰。“目前,企業擁有國家大型施工、研究設計、巖土工程、計算機信息技術等10個子公司。”祖斌介紹,這些都是中國核建優質資產,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將更具集團優勢,發展也將更具后勁。
先行一步的中國核建改革,已然為央企改制積累了經驗。2011年,國資委副主任邵寧就表示,中國核建主營業務整體重組改制工作的完成,為央企的主營業務整體改制工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穩健發展回報投資者
作為股份多元的公司,上市后的中國核建將迎來眾多戰略投資者和中小股東,這些人的參與,將為企業發展增添新的動力。
祖斌表示,上市后的中國核建是和投資者緊密“捆綁”著的,因此中國核建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跟監管機構,以及投資者建立起一種信任關系。
對于如何建立并保持這種關系,祖斌認為除了要建立規范透明的公司運作外,還要從保持企業的穩健經營開始。對此,中國核建在改制初就提出要打造合格的上市公司。祖斌表示,這是中國核建黨組一直以來都有的清醒認識。
對此,中國核建有著充分的自信。“此前三年,中國核建在營業收入上一直保持著20%以上的增長,利潤也保持著20%的增長速度。”
顯然,作為上市公司,僅僅保持幾年的增長是不夠的,給予投資者信心的是長久的增長動力。祖斌認為中國核建有著延續增長勢頭的基礎。
“從之前的核電建設來看,中國核建保質保量地承擔了國內所有核電站的安全建設,這是企業業務發展的一個基石。”依靠核電的發展,中國核建還希望進一步拓展優勢。“核電工程帶來的營業收入是穩定的,但要實現持續穩健增長勢頭,還必須依托核電管理的品牌優勢,再拓展其他業務。”目前,在國內一些諸如石油石化、能源等大型項目建設上,中國核建已占有了一席之地。在這個領域,中國核建還將瞄準一些大客戶,一些大市場,一些難度大的項目,作為下一步增長的基礎。
不過,這些絕非中國核建保持穩健發展的所有底牌。比如,中國核建品牌在國際核電業界也有著較大影響力,企業希望利用這種優勢,在海外市場有所突破。祖斌介紹,中國核建已在這方面有了一些實質性的行動。
不管怎樣,種種工作最終目的在于逐步提升中國核建的價值創造能力。對此,祖斌分析,中國核建上市的板塊仍是傳統的建安市場,其處在整個價值鏈的低端,要實現可持續發展,一定要有高附加值產品。“這種產品一定要通過技術積累,通過技術創新實現。”祖斌拿核電站主管道自動焊技術舉例,“我們研發的這種技術,在核電建設中首次利用后效果非常好。其實自動焊的應用領域非常廣,中國核建可以將其推廣到核電以外的市場來創造更大的價值。”
上市將為中國核建帶來多方面實實在在的效應。“通過上市,我們會有更多的資本投入到研發中去,也能夠在市場中通過培育和收購的方式,使整個公司在價值鏈上所處的地位有所提升。”祖斌說,這主要依靠技術和研發資源的整合“這種整合可能來自于中國核建內部沒上市的非常有發展潛力的業務。當然,我們更會放眼集團之外的資源,著力打造一個高附加值的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