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工進出口總公司更名為中國中化集團公司
中國化工進出口總公司更名為中國中化集團公司

文章來源:中國中化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03-11-12
中國化工進出口總公司更名為中國中化集團公司
經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批準,從2003年11月10日起,已先后14年被《財富》雜志評為世界500強的國有大型骨干企業----中國化工進出口總公司更名為中國中化集團公司。
中化公司是新中國最早成立的全國性外貿專業公司之一,多年來一直位居我國企業進出口額排行榜前列,是我國最早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之一,在國際石油化工業界享有相當的聲譽。
受內外部因素的影響,1998年前后,以進出口代理為主營模式的中化公司和其它外貿企業一樣,遇到了嚴峻的挑戰。為了使傳統外貿企業從根本上轉變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軌道上來,從1999年開始,中化公司大力推進市場化戰略,實施管理改善工程,培育面向市場的核心競爭能力,推進主營業務向上下游和國內外延伸,建立能源、農業投入品及化學品三大核心業務,開始由外貿代理型向營銷服務型進而向產業服務型企業進行戰略轉型。
經過幾年的努力,中化公司走出了困境,從經營機制和管理體制上越過了制約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的三道難關:理順了企業內部利益機制;實現了資源集中配置,確立了國有企業所有者的權威,理順了從所有者到各級經營管理者的權責關系;用制度抑制了經營泡沫,保證了企業經營成果和發展的真實性。
經過上下游延伸發展,中化公司在繼續保持進出口額全國領先地位的同時,主營業務初步形成了較完整的產業價值鏈。作為國家四大石油公司之一,中化公司每年進口和國際轉口原油業務量達到3000萬噸,擁有中國最大的石油轉運岙山基地,運營著25萬噸級泊位的碼頭和158萬立方米罐容的罐區,承建了500萬噸儲備能力的國家石油戰略儲備庫。同時,中化公司是我國第一家中外合資石油煉廠----大連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東。公司還積極開發海外油氣資源,在中東和南美地區擁有了自己的油氣田,初步形成了集石油開發、煉制、貿易、分銷和物流服務為一體的石化產業。中化公司在鞏固和擴大化肥進口和營銷主渠道優勢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國家磷肥資源重組,在海內外形成了250萬噸磷復肥生產能力,成為我國最大的磷復肥生產商,并初步建成覆蓋全國14個主要農業省份的農資服務營銷網絡。在化學品業務方面,中化公司以上市公司中化國際為載體,正在長江三角洲地區進行20平方公里的化工物流園區和化工品研發基地的規劃建設。
中化公司總裁劉德樹表示,進出口公司模式是我國經濟發展特定時期的產物,已不符合現今全球競爭和國際分工的要求。目前中化公司經營范圍和內涵都已超越了進出口貿易的范疇,根據發展戰略,中化公司還將圍繞主營業務形成完整的價值鏈和相互支撐的產業群,成為主營業務領域推動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骨干力量。原有名稱已經不能表述公司現在的內涵、定位和市場價值,更不能表述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
中化公司的“中化”、“SINOCHEM”商標和公司司徽圖案此前已被評為國家馳名商標,此次更名之后,公司中英文簡稱和司徽不作改變。
有專家認為,中國中化集團公司的更名,意味著入世后我國傳統外貿企業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正在按照新的市場定位,加速實施戰略轉型,尋找新的、更大的發展機遇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