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基銘、袁晴棠:進一步完善我國成品油市場監管體系
王基銘、袁晴棠:進一步完善我國成品油市場監管體系

文章來源: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05-03-17
全國政協委員王基銘、袁晴棠聯名提案
進一步完善我國成品油市場監管體系
記者從全國政協十屆三次會議上了解到,在大會提案組的提案中,除了就業和再就業、“三農”、社會保障等事關國計民生的問題外,經濟發展特別是油品安全問題成為眾多政協委員關注的焦點。其中,中國石化股份公司副董事長、總裁王基銘與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科技委常務副主任袁晴棠兩位委員聯名提交的關于“進一步完善我國成品油市場監管體系”的提案,受到眾多媒體的關注。
據了解,近年來,隨著加入WTO承諾的逐步兌現和政府監管工作的加強,我國成品油市場經營秩序明顯好轉,市場主體和投資主體多元化的競爭格局初步形成,政府職能明顯轉變,市場監管體系與體制開始形成。同時,也應該看到,目前國家對成品油市場監管體系還有待進一步完善,例如,去年我國成品油消費增長異常迅速,原因之一是我國周邊國際油價高于國內價格,使得走私油、進口重油失去了生存空間,使一些隱性消費顯現出來,這從側面表明前幾年我國對成品油走私的打擊力度和市場的整頓力度有進一步加強的空間。同時,成品油定價機制有待繼續完善,目前我國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是由發改委根據新加坡、鹿特丹和紐約三地國際市場價格確定國內汽柴油的零售中準價,上下浮動范圍為8%,未實現與國際市場價格完全接軌,給國內煉油生產和成品油市場帶來很大影響,增加了石油、石化兩大集團保市場的壓力。
兩位委員在提案中提出,2006年12月11日,我國成品油市場將完全開放,為確保我國的石油供應安全,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建議政府在逐步開放成品油市場的同時,進一步完善和加強市場監管,營造公平、公正、透明的競爭環境,建立起競爭有序的石油市場。
具體包括:加快研究制定《石油法》,將成品油市場監管真正納入法制化軌道。從保障國家石油安全的高度,將石油的勘探、開發、煉制等各環節納入法制化管理軌道,使政府對成品油市場的監管真正有法可依。
加快行業發展規劃的制定,嚴格市場準入。建議國家有關部門進一步科學論證各省市加油站的發展規劃,在充分調研各地方經濟發展和成品油消費情況的基礎上,加快制定全國批發和倉儲企業的合理布局規劃。
進一步完善成品油定價機制,分階段漸進實施。建議我國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從政府指導定價過渡到監管和稅收調控,最終由市場形成價格。
嚴格規范經營行為,加快信用體系建設。通過建立全行業通暢的信息渠道和失信懲戒制度,加強全社會的監督,嚴厲查處偷稅逃稅、以次充好、假冒偽劣等違法行為,保護消費者權益,為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
嚴格質量監管,加強環境保護。將加強質量監管作為今后成品油市場監管的重要內容,按照環保要求制定強制性成品油質量標準,不符合質量標準的成品油不能進入國內市場。
進一步完善稅收政策。盡快實施生產型增值稅向消費型增值稅的轉變,消除內資企業與外資企業之間、實行增值稅改革試點地區與非試點地區的不公平競爭因素,盡快制定汽柴油消費稅由價內稅改為價外稅的政策,解決銷售企業按省集中統一繳納流轉稅的問題,順利建設集中批發、統一配送的現代物流體系。
通過產業政策和稅收政策,引導合理利用和優化配置石油資源。在區域供電平衡、能夠滿足用電需求的情況下,限制使用柴油發電;制定強制性機動車燃油經濟性標準,實施機動車燃油經濟性申報、標識和公布制度,引導消費者購買低油耗、低排放的機動車;適時推出燃油稅制,大力提倡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