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周“科學用能——構建節約型社會”論壇召開
節能周“科學用能——構建節約型社會”論壇召開

文章來源:中國節能投資公司 發布時間:2005-06-23
2005節能宣傳周“科學用能——構建節約型社會”論壇召開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2004年至2006年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資源節約活動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七部委關于2005’全國節能宣傳周活動安排通知精神,中國節能投資公司、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于6月16日聯合召開“科學用能——構建節約型社會”論壇,公司韓直副總出席會議并致辭。本次論壇是一次探尋“節約型社會”構建的求實之會,更是在社會各界產生廣泛影響的智慧碰撞的求真之會,會議圍繞能源技術創新、節能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結合能源發展戰略、能源結構調整、能源消費模式轉型、能源市場機制建立等進行深入探討,旨在推動“科學用能”,促進全面構建“節約型”社會。
“科學用能”強調“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依靠科學進步與技術創新:一是通過“分配得當、各得所需、溫度對口、梯級利用”的方式,不斷提高能源及各種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率,降低環境資源代價;二是通過解決能源與環境的協調相容問題,把能源轉換過程與物質轉換過程緊密結合在一起,特別注重控制污染物的形成、遷移與轉化,將能源轉換利用過程與分離污染物的過程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降低甚至避免分離過程額外的能量消耗,實現在能源利用的同時,分離、回收污染物;三是轉變傳統的能源利用模式,發展資源、能源、環境一體化模式,實現資源再循環,最大限度地減少“廢物”和“廢能”。
“節約型社會”的構建就是在生產、流通、消費等環節通過健全機制、調整結構、技術進步、加強管理、宣傳教育等手段,動員和激勵全社會節約資源,更有效地利用資源,達到以盡少的資源消耗來滿足人們日益增多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用最少的物質消耗來支撐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過去提的“勤儉建國”相比,節約型社會內涵更廣泛,要求發展的層次更高,它不僅僅強調節約,而且是一個全新的社會發展戰略,要求用少量的資源消耗,盡可能地實現循環利用,以保證社會的需要。
這次論壇的主題是科學用能,構建節約型社會。科學用能、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積極構建節約型社會是社會進步和現代化程度的一個重要標志。中國節能投資公司、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共同發起了有包括中科院院長路甬祥等四十四位院士及數十位能源專家、企業家向全社會發出《“科學用能棗構建節約型社會”》倡議書,并指出,“科學用能”是從能的梯級利用、清潔生產、資源再循環等基本科學原理出發,強調依靠科學技術來節能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旨在全面、切實推進循環經濟的發展。目前,國際上能源技術取得了重大的進展。其中,分布式能源系統、可再生能源和資源綜合利用都是通過在現場轉換供應能源來降低能源輸送環節損耗,擴大能源梯級利用范圍,適應能源需求的變化調節。特別是發展城市冷熱電分布式能源系統、熱泵技術等,可以提高城市能源利用效率,減少環境污染,加強能源安全,優化能源結構。我國每年數以千計的礦工因瓦斯爆炸失去生命,如果以分布式能源技術棗就地抽放瓦斯發電,不僅可以挽救礦工的生命,而且可以節約大量資源,同時能夠大量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除了礦井瓦斯以外,煤層氣、煉焦煉鋼廢氣、采油伴生氣、城市廢棄物等大量資源如果加以利用不僅可以增加電力、熱力供應,節省大量煤炭資源,還能有效減少環境污染。論壇上,院士、專家、企業家呼吁社會各界要高度重視能源利用新技術,積極推廣、發展、使用包括分布式能源、可再生能源和資源綜合利用等技術在內的能源生產,切實的依靠科學用能,實現能源的可持續發展。
論壇期間,政府有關部門同志、院士、專家、企業家廣泛研討能源技術創新、節能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結合能源發展戰略、能源結構調整、能源消費模式轉型、能源市場機制建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