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灣今年新發現2億方石油地質儲量
渤海灣今年新發現2億方石油地質儲量

文章來源: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發布時間:2005-12-01
渤海灣今年新發現2億方石油地質儲量
11月29日,隨著中國海油在渤海遼東灣海域自營鉆探預探井金縣1-1-2D井的喜獲成功,獲得新發現——金縣1-1。
金縣1-1-2D井鉆于金縣1-1構造,位于渤海灣東北部的遼東灣海域。金縣1-1-2D井所在海域水深約29米,于今年8月開鉆,完鉆井深達3143米,共鉆遇31.5米厚的油層。在對該井的數個層段進行鉆桿測試時,以7.94毫米和11.91毫米的油嘴求產,該井可日產原油1000余桶,天然氣超過73萬立方英尺。
據統計,連同金縣1-1含油構造在內,2005年在渤海灣共獲得8個新發現,這8個新發現預計石油地質儲量約2億立方米,天然氣約15億立方米。這為渤海灣到2010年建成3000萬方油當量產能目標奠定了物質基礎。
金縣1—1是一個新含油層系,它的成功發現,不僅有力促進中國海油實現在2010年油氣產量達到5500萬方的目標規劃,更重要的是,它標志著我國海洋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利用步入到以提高發現率、采收率為主的集約型發展模式。
渤海灣繼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經過40多年的勘探開發,繼蓬萊19-3等大型海上油田相繼成功開發以來,近幾年投產的主要是中小型為主的邊際油田,但中國海油依靠技術創新、流程優化、細化項目管理等手段,不斷提高油田勘探成功率和采收率,令油田產量逐年提高的同時,提高了勘探替代率。2005年渤海灣油氣產量將達到1400萬方,成為我國第三大油田。
此次發現的金縣1-1含油構造,是在1988年至2004年的16年過程中,先后有外國石油公司在該區域打過鉆井,但因地質構造過于復雜而最終放棄。
今年年初,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決定“重上金縣”。與以往不同的是,天津分公司在此之前,從2004年初就加大基礎研究工作的力度,全面總結分析之前在遼東海域未打出油的原因,并著重分析了控制遼東地區能否形成油藏的重要因素。為此,天津分公司召集相關的技術人員一起整整討論了兩天,最終決定轉變以往勘探方式,從另一個新的地質層系入手進行鉆探,結果成績喜人。
較之世界平均25%左右的商業成功率,渤海油田近幾年的商業發現成功率要高出許多。其中原因,首先,是中國海洋石油工人的高度社會責任感和自信、樂觀的精神。石油行業屬于高風險、高投入、高科技行業,在勘探開發工作過程中,必須要勝不驕,敗不餒,在前人的基礎上反復研究,不斷進取,不輕言放棄。其次,就是中國海油近幾年創新勘探觀念,突破原有認識。以本次金縣1-1含油構造的發現為例,在深入了解地質構造的基礎上,通過勘探方案和技術創新等手段,實現了渤海油田的增產上儲。
隨著技術手段的不斷創新和管理手段的不斷優化,中國海油將力爭在2010年實現油氣產量達到5500萬方油當量的目標。為此,中國海油將繼續保持和發揚新中國石油工業的“大慶精神”,從確保國家能源安全和需要的高度,鍥而不舍地提高科技水平和油田綜合開發利用效率,為實現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綜合型能源公司,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能源保證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