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因素發揮作用 我國電力供需形勢總體趨緩
四大因素發揮作用 我國電力供需形勢總體趨緩

文章來源:國家電網公司 發布時間:2006-02-06
四大因素發揮作用 我國電力供需形勢總體趨緩
2005年我國電力供需依然緊張,但供需矛盾明顯緩和。2006~2007年,全國電力供需形勢由缺電向基本平衡過渡,除局部地區、高峰時段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缺電外,我國電力供需形勢將出現總體平衡。
2005年,全國用電量仍然保持高速增長,達到2475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3.6%。但電力供需總體形勢呈現由緊張到緩和的過程。一季度,全國共有26個省級電網出現拉閘限電,迎峰度夏期間減少為20個,迎峰度冬期間減少為12個。缺電地區主要集中在華北、華東、華中和南方。
國家電網公司積極應對電力供需矛盾,充分發揮電網優化配置資源的重要作用,加快電網建設,優化運行方式,跨區跨省平衡電力供需,有效滿足了經濟社會發展對電力的需求。2005年,國家電網公司經營區域內拉限電條次同比減少64%,拉限電量損失同比降低58%。
預計2006~2007年,我國電力供需形勢進一步緩和。華北地區除蒙西、河北南網和山西存在一定缺口外,供需基本平衡,山東有少量富余。東北地區全年基本平衡。2006年,華東地區電力缺口約為400萬千瓦,高峰時段、局部區域有電力供應緊張現象。華中地區電力供需基本轉向平衡。西北地區電力平衡有余,外送潛力大。南方地區除廣東電力供需緊張外,其他省、市、區平衡有余。
綜合分析,近年來電力供需整體形勢趨緩解,有以下四方面的原因:一是電網優化配置資源的能力進一步提高。2005年,全國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23043公里,變電容量17669萬千伏安。國家電網公司全面開展提高現有電網輸送能力工程,2005年共提高各級電網輸送能力4500萬千瓦。電網輸送能力的提高使得電網“卡脖子”現象減少,大大增加了電力供應能力。2005年,國家電網公司經營區域內網省間電量交換2140.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1.8%。跨區跨省互供電量增加,有效調劑了電力余缺,充分發揮了大電網的優勢,最大限度地滿足了社會用電的需求。二是發電裝機高速增長。2005年末,全國裝機總量比2004年末增長15.8%;當年全國新增裝機6980萬千瓦,接近“十五”前三年新增裝機的總和。預計2006~2007年年均裝機在7000萬千瓦以上。三是電煤矛盾趨于緩和,水庫來水較好。2005年,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影響,煤炭供需關系逐步趨緩,國家電網公司經營區域缺煤停機205臺次,比上年減少36臺次;累計容量3056萬千瓦,比上年減少3241萬千瓦。受水庫來水較好的影響,水電發電量大幅增長。全年水電發電量同比增長19.4%,四是需求側管理發揮重要作用。2005年,國家電網公司經營區域累計日最大錯峰939萬千瓦、最大避峰1900萬千瓦、最大負控限電負荷651萬千瓦;通過移峰填谷,最大限度地滿足了社會經濟發展和居民生產生活用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