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李大東:科技要為國家戰略目標服務
中石化李大東:科技要為國家戰略目標服務

文章來源: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06-03-10
科技要為國家戰略目標服務
——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大東
作為煉油領域的專家,李大東代表感觸最深的是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提法。“拿石油石化行業來說,過去10多年,我國原油開采、煉制以及石油化工都有很大發展,但也應該看到,我國單位GDP增長所耗石油是美國的兩倍,我國經濟發展的能源消耗量還很大。”
李大東說,要解決這一問題,一方面是要開源,要提高原油的采收率和煉油收率,使原油資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另一方面是要節流,更多地鼓勵大家使用節油型汽車,在全社會推廣柴油車、逐步推介混合動力車。同時要注意到,我國每年的原油消費中約有一半成為電力、鋼鐵等行業的燃料,這非常可惜。因為在我國,石油是非常稀缺的,應該考慮用煤替代,使石油能夠更多地加工成清潔運輸燃料和石油化工的原料。
“石油是關系國家經濟命脈的戰略資源,中國石化等特大型能源公司已經提出要走內涵發展之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科研單位要針對企業需求,確定重點項目進行研究,為企業發展構筑技術平臺,積極實現‘科教興國’的目標。”李大東對記者表示。
李大東說,煉油方面的科學研究,一要解決重油轉化的問題,提高輕質油的收率。當前我國輕油收率是74%左右,而國際上一般都達到了80%,對每年加工三億多噸原油的中國來說,輕油收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都有重大的意義。二要解決清潔汽油、柴油的市場準入問題。隨著社會的發展,對油品的質量和環保要求更加嚴格。科研單位要根據企業需求,用最低的成本、最小的代價解決這一問題。三要為油化結合型煉廠提供優質的化工原料。據統計,我國GDP每增長1%,成品油需求增長0.5%,石化產品需求增長1%。市場對化工產品的需求要求某些煉油廠應該是油化結合型,這就需要科研單位開發有效的技術,更好地為企業服務。四要搞好技術開發,研究替代能源,例如生物柴油等都是研究的對象。五要面向市場,以企業效益為目標,開展科學研究。煉油行業是利潤率相對較低的行業。前幾年國際原油價格低,高、低硫原油價格差別不大,但目前國際原油已達到每桶60美元,高、低硫原油價格差別大,在石油產品成本構成中原油價格占了絕大部分。因此科研單位就要做這方面的研究,使企業在裝置、設備允許的條件下能夠加工劣質原油,以取得更好的效益。
李大東代表在山西代表團分組討論中,呼吁國家提高科技投入:“科技大會剛剛開過,國家對科技非常重視,提出了要增強原始性創新能力、集成性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能力。但2004年,我國研發投入占GDP比重僅為1.23%,2005年計劃為1.5%,實際只完成了1.3%,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希望國家能夠增加科技投入,使科技更好地為生產服務,為國家戰略目標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