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棗莊礦業集團公司的新型工業化發展之路
山東棗莊礦業集團公司的新型工業化發展之路

文章來源:國資委信息中心 發布時間:2006-04-28
山東棗莊礦業集團公司的新型工業化發展之路
山東棗莊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前身為清朝光緒五年(1878年)創辦的山東中興礦局“官窯”—“中興煤礦股份有限公司”,1956年成立棗莊礦務局,1998年改制為棗莊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作為中國民族工業歷史見證的山東棗礦集團,曾有過輝煌的歷史,為當地經濟和中國煤炭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在煤炭緊缺的年代,為保證華東地區的煤炭供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被命名為“大慶式企業”。但是,作為一家典型的老國有企業,由于礦井衰老、人員多、資源少、歷史包袱沉重,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企業生存和發展遇到了重重困難。2000年初,山東省委組織部對棗礦集團的領導班子進行了調整,時任淄博礦務局常務副局長的江衛同志到棗礦集團任董事長、黨委書記。江衛憑借長期從事煤炭事業的經驗和對企業發展道路的研究,團結帶領礦區廣大干部職工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為先導,以“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的勇氣,大刀闊斧搞改革,一心一意謀發展,使棗礦集團迅速從低谷中崛起。六年來,棗礦集團發展的速度一年比一年快,發展的質量一年比一年高,整體競爭實力不斷增強。原煤產量每年以近200萬噸的幅度持續遞增。2005年,完成煤炭產量2001.6萬噸,總收入162.28億元,總資產達到152.33億元,職工工資收入27382元,上繳稅費15.97億元,均創歷史最高水平,分別是1999年的2.2倍、6.29倍、3.09倍、4.13倍、6.12倍。1999年實際虧損13859萬元,2002年開始扭虧為盈,2005年實現利潤4.16億元,是2002年的36倍。
一、市場意識確保品牌質量
山東棗礦集團注重對市場的研究,采取積極的措施,穩固和優化市場。他們堅持信譽至上的宗旨和穩定重點大用戶的原則,無論市場如何變化,都認真履行合同。特別在市場需求緊張,用戶告急時,他們千方百計地克服資源緊張、運輸緊張等困難,力保用戶需求,使用戶能夠順利度過難關。他們把誠信意識和質量意識貫穿于生產、加工、銷售的全過程,堅持不懈地開展煤質預報、質量監督檢查和管理上臺階活動,千方百計保證商品煤的合格率,創立“棗礦煤”品牌。在售后服務上,他們健全質量跟蹤服務體系,確保了誠信的信譽。誠信和質量使棗莊礦區贏得了用戶的信賴。各用戶在市場淡季時,也都盡力保證合同的兌現,保持均衡發運,使棗莊煤炭營銷能夠保持穩定發展的態勢,從車運煤炭的市場布局來看,棗莊煤出口和國內重點用戶用煤始終穩定在80%以上。在市場調節的20%中,也有一半為相對穩定的市場煤大戶。他們與資信好的供應商和用煤大戶建立了中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形成穩固的供應鏈。與沙鋼和馬鋼合作投資8億元建設的煤焦化項目已投產運營,構建了牢固的利益體。與此同時,山東棗礦集團按照大集團要有大營銷、大營銷必須要有大通道的思路,加強礦區自營鐵路發展建設步伐,在繼續加大京滬線煤炭運量的同時,把京杭運河的水路作為一項重要的運輸通道來考慮,擴大港口(碼頭)建設,增加在沿河港口(碼頭)直接裝船的數量,建立魯南地區最大的配煤中心,確保礦區生產煤炭能運得出、銷得好,滿足市場需求。
二、風險意識保證安全經營
山東棗礦集團公司內部健全投資管理體制,制定了《投資管理暫行辦法》,規范投資行為和審批程序,實行投資責任制,誰決策、誰負責;誰投資、誰負責。形成了項目立項、論證、審批、實施組織、實施監控、終結評估等完整的管理運作流程。建立了資產報告制度,規定子(分)和控股公司資產的處置、投資、融資和對外擔保要根據權限由集團公司統一決策批準。資產管理部對股權的收購或轉讓進行策劃和操作,實施資本運作,及時進行風險預警。在財務風險控制方面,實行了資金集中統一管理制度,取消了各二級單位外行帳戶,強化銀行賬戶的風險防范。在存款上,按銀行的經濟實力排名,優良資產額度、總的存貸款額度等經濟指標,分高、中、低劃分銀行風險等級,有選擇和控制性地進行存款。在管理措施上,山東棗礦集團公司按支付的單位決定存款的銀行及數額,避免跨行交換;加強對銀行帳戶的監督檢查,避免內外人員貪污、挪用等犯罪行為的發生。加強法律防范機制。山東棗礦集團公司對企業重大問題決策、重大合同、重要經濟活動、改制方案、對外投資、非煤項目論證等工作,都要求法律顧問參與調研和論證、提出法律意見。建立經濟風險預警機制,建立了橫到邊、縱到底的經濟風險報告網絡,聘任了352名經濟風險專兼職網員,重點加強對合同風險、投資風險、民事侵權和行政風險進行分析排查。
三、科技戰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山東棗礦集團公司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煤炭生產建設中的作用,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
1、大規模進行系統環節改造和礦井改擴建,提高安全系數,擴大生產規模。山東棗莊集團公司通過礦井技術改造,有1對礦井生產能力達到500萬噸,4對礦井生產能力超過300萬噸。近幾年來,新建3對、改擴建4對礦井,七大重點工程均已實現投產試運行。
2、加快設備更新步伐,提高裝備技術水平。2000年以來,山東棗莊集團公司累計投入安全生產資金十幾億元,用于改善裝備和安全生產技術研發。礦區采、掘機械化程度已分別達到90.7%和100%。其中,有 6對礦井雙雙達到100%。立足自主開發,建設了“三網”(電視、數據、電信),礦區內實現礦礦聯網,提高了企業的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和現代化管理水平。礦井生產輔助系統推行無人值守。新建的濱湖煤礦實現了井上下生產系統的遙測、遙控、遙試和遙調四大功能,建成了中國煤炭行業首座戶外無人值守35KV變電站和戶外供熱中心,礦井主動力系統數字化集中控制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3、努力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山東棗莊集團公司成立了綜機設備研發中心,當年建成了省級技術中心。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ZY-2400薄煤層液壓支架和ZY-6400大采高液壓支架、煤矸石粉碎機、綜掘機。ZY-2400綜采支架成功應用薄煤層生產,不僅改善了安全環境,而且提高了生產效率,最高月產達到10.4萬噸。近年來,在薄煤層綜采工藝、綜合機械化采煤、綜掘配套設備研發、頂板支護改革、礦井水患治理、井下防滅火、水體下安全采煤等方面開發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創新成果,先后有30多項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獎勵,兩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有23項技術創新成果向國家申報了專利。有5對礦井被評為“中國煤炭工業科技進步雙十佳礦井”,有6對礦井被評為“全省科技興礦先進單位”。
4、重視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引進和使用,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培育了一支素質過硬的自主創新人才隊伍。通過合作開發項目、社會招聘等形式引進煤化工、發電、國際貿易、金融等領域的專家級人才近20人。通過實施職工素質工程,培養技術工人35000人,占職工總人數的比例達到54%。
以上措施,使山東棗礦集團公司的發展日新月異,在新的世紀,推動山東棗礦集團公司走上了一條新型的工業化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