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 發布時間:2006-07-14
中國鐵建進入世界500強
7月13日,美國《財富》雜志公布了2006年世界企業500強名單,中國企業23家入圍,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首次跨入。
中國鐵建是由國務院國資委管理、具有工程總承包特級資質、擁有對外經營權的國有特大型建筑企業集團,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
中國鐵建擁有全資和控股子公司30家,分公司3家,經營業務遍及除臺灣省外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企業總資產8,201,477.1萬元,是1984年兵改工時期的200倍;年營業收入11,584,696.9萬元,是1984年的95倍;實現利稅是1984年的110倍。
1984年以來,鐵路路基處理有了新的發展,建成了時速321.5公里的秦沈客運專線試驗段,完成了新長線、寧啟線、京滬高速等高速鐵路路基實驗段的施工和試驗工作;高速公路軟土路基加固、柔性路面、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取得長足進步;設計和施工了青藏鐵路,成功地解決了凍土、高原缺氧和環保三大難題,中國鐵建青藏鐵路風火山隧道高原多年凍土帶綜合施工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在高原凍土地區修建鐵路的成套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軌道施工技術取得了新突破,掌握了跨區間一次鋪設無縫線路技術、新型無碴軌道施工技術、長鋼軌焊接技術和大號碼道岔鋪設技術,為高速鐵路和客運專線的修建作了充分的技術準備。
掌握了高速公路和機場的路基、路面技術,掌握了客運專線路基設計施工技術,成功建成了最高試驗時速的秦沈鐵路客運專線。
部分橋梁設計施工已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進入了斜拉橋、懸索橋、輕軌PC梁及磁懸浮梁制架等所有橋梁工程領域。已掌握了高墩大跨橋梁的成套施工技術,在國內居領先水平;橋梁深水基礎施工有了新的突破,實現了多次跨海、跨長江大橋的施工;鋼管混凝土拱橋、斜拉橋、懸索橋等新型橋梁結構施工技術已推廣應用;秦沈客運專線大噸位箱型梁順利制造、架設及裝備的研制取得了國內橋梁史上的新突破;上海磁懸浮鐵路導軌梁和重慶輕軌軌道梁預制和架設技術走在了國內前列。所建橋梁跨度由不到200米發展到施工跨度430米、設計跨度580米,建成了最高時速達432.5公里的世界首條商用磁懸浮營運線。
隧道及地下工程處于國內領先乃至世界領先水平。設計施工了國內最長的烏鞘嶺隧道、最長的TBM施工的秦嶺隧道、最長的公路隧道——秦嶺終南山隧道和海拔最高的風火山隧道;引進的TBM施工技術,實現了長大隧道的快速機械化施工;自行開發研制的新型風機和風管實現了長隧獨頭通風9公里;應用淺埋暗挖技術和樁柱法成功修建了北京地鐵王府井車站等地下工程;應用盾構施工技術修建了廣州、深圳、上海、北京等城市地鐵,并承攬了第一座跨越長江的盾構工程設計任務和世界盾構直徑最大的南京過江隧道工程;完成了亞洲最長的西氣東輸黃河頂管工程。
房建工程取得較大突破,進入了鋼結構領域和大跨度房屋結構領域,掌握了鋼結構、鋼管混凝土結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房建施工技術和深基坑支護技術。鐵路電氣化接觸網、通訊信號和程控交換機施工技術有了新的提高。計算機技術已經普及到設計、施工、管理、經營等各個領域。開發了以道床配碴整型車為代表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大型養路機械,并占據了這個市場的大部分份額;研制了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造橋機、架橋機、鋪軌機、橋梁懸拼掛藍、潛水鉆機、隧道水平旋噴鉆機、隧道襯砌臺車、仰拱防干擾平臺、大噸位全液壓驅動壓路機、沖擊式壓路機、路基邊坡壓實機等工程施工專用設備。
在市政工程、水利電力工程、港口礦山工程、機場工程等領域技術水平也不斷提高突破。科技的進步,有效地提高了產品附加值。
目前,企業科技貢獻率51%,比“九五”末期提高5倍。截至2005年底,總公司取得重大科技成果630項,其中獲國家科技進步獎20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82項;開發了68項國家級工程建設工法,是國內國家級工法擁有數量最多的企業;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64項,其中發明專利12項;14項工程獲詹天佑土木工程大獎。在青藏鐵路建設中,中國鐵建承建了全線海拔4600米以上的絕大部分重點難點工程、唐古拉山越嶺地段海拔4900米以上的全部工程,承擔了全線7個新技術試驗段中的5個,承擔了建設單位確定的19項重點控制工程中的13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