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06-12-07
中國石化川西海相勘探全面提速
中國石化西南石油局、西南分公司積極落實集團公司四川盆地及周緣地區天然氣發展戰略,向占川西總資源量一半的川西海相發起強力沖刺。目前,川西海相12個剖面野外地質考察工作全面完成,針對川西海相的成藏條件評價的2條測線地震勘探和大邑地區海相三維地震勘探施工已經結束,初步結果展示了川西海相的良好成藏條件和勘探前景。
川西海相是一個潛在的巨大寶藏,西南石油局、西南分公司在川西上萬平方公里的登記區塊上,擁有海相天然氣資源量約1萬億立方米,具備形成大中型氣田的物質基礎,如何進一步探明資源儲量并找到有利圈閉十分關鍵。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西南石油局、西南分公司就對川西和川東北海相進行了大量研究,并為發現中壩等海相氣田作出了貢獻,后因勘探重點目標轉向,中止了海相研究。近年來,與川西同屬于上揚子地臺的普光、元壩地區海相勘探的突破,進一步堅定了該局、分公司突破川西海相的信心。今年6月,集團公司要求西南石油局、西南分公司由陸相向海陸并舉轉變,該局、分公司立即整合科研力量,成立了海相研究所,加速川西勘探進程。
該局、分公司針對川西海相勘探程度低、埋深大、地震剖面分辨率和圈閉評價精度遠遠不夠的實際,部署一批勘探施工采集海相新資料,于今年7月啟動了“川西地區海相碳酸鹽巖油氣藏成藏條件與遠景評價項目”,部署了350平方公里的大邑地區海相三維地震勘探施工、1800千米測線的區域地震調查施工。
目前,共長264千米的L2線和L4線已施工完畢,正在進行資料處理和分析,余下1500千米測線正在進行緊張的采集。川西海相野外考察也圓滿結束,一個15人的地質隊特別考察了12個重點剖面的分層、烴源巖、儲集巖、沉積構造、油苗等情況,重點采集了1000多個樣本進行分析,初步研究不僅證實了川西海相勘探的良好前景,還確定了一批重點勘探區域,為深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線索。
據悉,首口川西海相科探井也進入了緊張的論證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