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華能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07-03-22
華能大連電廠抗災保電網紀實
2007年3月4日,在一場歷史罕見的狂風冰雪凍雨襲擊面前,華能大連電廠經受了有史以來最嚴峻的考驗,在大連電網與系統解列,孤網運行中,作為大連地區的骨干電廠,關鍵時刻,義無反顧地承擔了穩定電網的重任,他們臨危不亂,以過硬的技術,帶低負荷超極限運行,防止了大連電網的崩潰,并承擔了大連電網與東北電網聯接的艱巨任務,合閘一次成功。使大連這座國際化城市與大停電的黑暗災難擦身而過。樹立了一個電廠在城市突發事故面前、積極應對危難保電網安全的范例。大連市市長夏德仁說:“是華能大連電廠支撐著大連的電力供應,如果沒有華能大連電廠的廣大職工堅守崗位,保持安全生產,大連地區將陷入全面停電的境地。”
引子
3月7日,風和日麗,大連電廠的員工們在按部就班的工作著,剛剛過去的狂風、雨雪造成的危害,只能從倒在路邊的巨大的廣告牌和一棵棵歪斜的樹木上窺見一斑。
華能大連電廠屬華能集團公司控股的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企業,兩天前,這座安裝4臺35萬千瓦進口機組的大連地區最大的電廠經歷了建廠20年來最嚴峻的考驗。
“這次的陣風太大了,是我從來沒有經歷過的。”電廠青年員工唐亮說。4號傍晚,體重90公斤的唐亮,剛邁出住宅樓的門洞,就被一陣狂風掀倒在地,左手碰出了血。當他頂風趕到電廠時,主控室里聲光報警此起彼伏,紅色、黃色報警燈不停地閃著,看到事態的嚴重性,本來是后半夜值班的他主動留下來,投入到緊張的維護機組安全發電的戰斗中。當時,大連電廠所有在廠里的員工都像唐亮這樣自動加班工作著。
據大連市供電公司副總工程師趙維俊介紹:造成大連地區大面積跳閘,部分地區斷電的主要原因是大雨、降溫和狂風共同作用的后果,大雨之后的氣溫驟降使電線結冰變粗,陣風達12級的狂風又使電網三相線像飛機的翅膀,不規則舞動,相互碰撞,線路短路和折斷造成頻繁跳閘,使大連與外界聯系的5條線路全部中斷。據東北電網初步統計,4日10:29分至5日7:00時,暴風雪共造成電網500kv線路4回線13條次跳閘,另一回線被迫停運;220kv線路36回線85條次跳閘;10kv線路1147回線1197條次跳閘;共14座220kv變電站全部停止送電。
大面積停電威脅著有580萬人口的大連市。
歷史竟有這樣的巧合:可曾記得2005年8月18日,印度尼西亞境內發生大面積停電,首都雅加達也徹底斷電,總共波及近1億人口。
2005年5月25日,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地區由于電站爆炸發生大面積停電,造成公交癱瘓。
2003年8月14日,美國東北部和加拿大部分地區發生了北美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停電,紐約州隨即被宣布進入緊急狀態,損失在10億美元以上。
1972年7月27日,中國湖北大面積停電,造成武漢、黃石、黃岡地區全部停電,經濟損失2400余萬元以上。
慶幸的是,這些可怕的災難3月4日并沒有在大連上演。
危難關頭支撐電網不崩潰
4日16:00時開始,暴風雪的威力開始顯現,系統頻繁出現線路跳閘,受此沖擊大連電廠電氣系統、控制系統的報警此起彼伏,輔機系統頻繁跳閘。威脅著四臺機組的安全穩定運行。
在這之前,按照公司轉發國務院《關于做好防范應對溫帶風暴潮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電廠已經緊急啟動了《重大自然災害應急預案》和《保廠用電措施和全廠停電事件應急預案》。全體生產人員就位,做好了搶險的充分準備。
在兇猛的風雨中,電網顯得是那么的脆弱,在不到5個小時里,大連地區電網5條與主網的聯線相繼斷掉,負荷噼里啪啦的往下甩。22:01分,最后一條與外界連接的線路也斷開了,可怕的電網解列發生了,大連電網變成“孤島”,獨立運行。全網平日200萬千瓦的負荷只剩下30萬千瓦左右,電網隨時處于崩潰的邊緣。
此時,大連電廠也處在一場嚴峻的考驗中,在孤網運行中,承擔了整個電網一半的負荷。當時運行的三臺35萬千瓦機組按調度命令減負荷運行,電廠最低每臺機組只能帶5萬千瓦。通常,35萬千瓦的機組最低帶負荷的穩定極限在10萬千瓦,在這種超極限的運行方式下,一旦機組燃燒不穩定,就會跳機。此時的大連電網抗擾動的能力極差,電網頻率要求保持在50赫茲正負0.5范圍內,機組負荷改變幾千千瓦,就會造成頻率的不穩定,也就是說,大連電廠只要有一臺機出現跳機,就會造成整個電網崩潰,防止電網崩潰的千斤重擔一下子落在了大連電廠的身上。
在這種情況下,劉榮厚廠長果斷下令:投入油槍,穩定鍋爐燃燒;自動控制操作在必要情況下改為手動;雙倍人員上崗值班;全廠加強現場巡檢。并從最壞的情況打算,做好電廠一旦與系統解列單帶廠用電的準備。一場沒有炮火的戰斗在大連電廠打響了。
這期間,在北京的華能集團公司、華能國際股份公司領導同樣為電廠捏著一把汗,指示電廠不惜一切代價支撐電網不發生崩潰,保證大連城市供電。
半夜市政府多次打來電話,詢問機組運行情況,問機組投油燃燒有什么困難需要解決。劉廠長斬釘截鐵地向市政府保證:“請放心,有困難電廠自己解決,發不出電我負全責。”
沒有給自己留下一點后路的劉廠長,絕不是說漂亮話,他太熟悉自己的電廠,自己的員工,自己的機組設備。
劉廠長說:帶低負荷孤網運行風險是有的,但甘冒風險保大連電網、保城市用電是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是華能的企業精神,“絕對不允許在重要時間和重要地點發生事故,絕對不允許發生造成重大社會影響的事故,確保安全發電”是李小鵬總經理反復對企業提出的要求。
此時的大連電廠,白班的員工下班后沒有離開,夜班的員工提前來到值班室,通宵戰斗,沒有一個人離開現場。
由于大連電廠在孤網運行中的重要地位,整個系統的調頻和調壓任務壓在了電廠的身上,面對從未經歷過的技術操作,大連電廠的員工沒有退縮,靠著對機組設備的嫻熟,駕馭著電網的安全。小系統的調頻難度極大,調整非常頻繁,開始幾乎1分鐘就要調一次,值班員的眼睛死死地盯著儀表,不敢有絲毫的松懈。因反復與調度聯系,下達命令,才半個小時,當班值長的嗓子就已經沙啞。
線路頻繁跳閘又送電,微機穩控裝置頻繁投停,電氣值班員需要到距離主控室800多米遠的開關場保護室反復進行操作。值班員頂著十多級的寒風往返于主控室和開關場之間,往往是幾個人剛剛從外面操作完回到主控室,就接到下一個操作命令,風中夾雜著無數小冰晶,吹在臉上像刀割一樣,大風將廠房和保護室的大門死死地壓住,三人用力才能將大門頂開。
輸煤系統、海水循環系統、到處都是頂風冒雨巡檢的員工……
“電網每一次跳閘,都會由于電壓低,造成控制室的照明瞬間閃爍熄滅一次,外面的發電機也會同時出現一陣低頻的轟鳴,勵磁系統、UPS和直流系統的聲光報警齊鳴,我們的心立即提到了嗓子眼。迅速檢查一遍,還好,設備主要參數運行正常,緊張的心這才落下。每次檢查完后,都會長出一口氣。”值長韓天財回憶說。
關鍵時刻與主網一次并列成功
大連地區電網孤網運行已經3個小時了,在這期間,有關部門反復與東北電網合閘聯接,均失敗。遼寧省調度下令由大連電廠承擔與主網聯接的任務,在電廠側與“和吳甲線線路2252開關“處合并聯網。
“大連地區孤網運行狀態是第一次,手動操作聯網也是第一次。與主網并列,必須是在兩邊電壓、頻率、相序相同的情況下才能實現。平時靠自動裝置來實現機組并網的電廠這次需用手動操作聯網,這將是對電廠員工的心理素質和技術水平的考驗。” 趙維俊說。
正在值班的唐亮挺身而出,“幫我看著同期表,我來操作。”
5日01:16 ,當大連電廠并列同期裝置表指向11點鐘位置時,當班值長韓天財發出指令:“11點,做好準備。”
在同期表指針即將轉到12點鐘位置的瞬間,操作指令發出“合”字,唐亮迅速將“和吳甲線2252開關”合上。
“成功了!”“大連孤網已與遼寧主網聯接!”在場職工一片雀躍!
在脫離主網3小時15分鐘后,大連電網又獲得了東北電網的支持,大連地區供電逐步得到恢復。
事后詢問唐亮當時的感受,他自信地講:“并列的三個條件,其中,周波和電壓當時是我們廠控制調整的,只要找好同期表并列時機,一定會成功的。”
多么值得驕傲的員工啊!在看似平靜的面孔上,你看不出他們剛剛經歷了一場緊張的戰斗,在危急時刻,大連電廠員工拼的是保電網安全的政治覺悟,拼的是臨危不懼的心理素質,拼的是響當當的過硬技術。在這場嚴峻的考驗中,他們向大連市人民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大連電廠在關鍵時刻過得硬,絕非偶然。這座1988年投產的可稱為老字牌的電廠,當年的輝煌記憶猶新, 1994年,大連電廠以扎實的管理水平,在全國樹起第一個“一流火力發電廠”的旗幟。多年來一直保持機組設備健康水平在全國的領先地位,在全國大機組競賽中,連續5年榮獲金牌。2006年,4號機組連續安全運行712天,又創出國際上火電機組連續運行最長的新紀錄。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平時不練兵,戰時就挨打。大連電廠始終把提高員工素質放在重要位置,通過不斷強化人員培訓和預案演練,全面提高人員反事故處理能力。電廠在時間上保證每年兩個月的脫產培訓,以“全能值班工程師”為目標的三階培訓機制,使運行人員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實現了由操作型到知識型再到管理協調型的轉變,由單純的管設備、懂操作,成為全面掌握組織協調能力和設備管理能力的“全能值班工程師”。這些平時的積累,奠定了在緊急關頭,電廠員工上百次緊張操作,無一例誤操作的基礎。
事后,大連市政府慰問團來廠慰問,市長夏德仁緊握著劉廠長的手說,是華能大連電廠救了電網,救了大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