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完成“神舟七號”配套任務
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完成“神舟七號”配套任務

文章來源: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08-10-10
滿載著中華民族探索太空夢想的“神舟七號”飛船在舉世矚目下,圓滿完成68小時27分鐘的載人航天飛行,以及完美的“太空漫步”,令世界驚嘆。這其中,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也圓滿完成“神舟七號”的系列配套任務,為其成功飛行作出了重要貢獻。
電源
在執行神舟七號飛船各階段的飛行任務中,航天科工集團研制生產的12種共25臺電源,參與了從飛船發射、航天員出艙、返回艙返回地面的全過程,為火箭、飛船和艙外航天服提供電源。從火箭離開發射塔架的那一刻起,到箭、船分離的火箭飛行全過程,電源源源不斷地把電能送到火箭的控制系統、外安系統、遙測系統、故檢系統等,為火箭的各種設備供電。穩定可靠的電流為火箭平穩安全地將飛船送入預定軌道提供了重要的動力保障。
飛船上也裝有航天科工集團研制的3種型號的7臺電源,軌道艙中總重量達100多公斤的應急電源擔負著主電源異常時為飛行和返回提供全部電能的重任;而返回艙中航天員的座艙下,裝有該單位研制的返回著陸電源,在返回艙分離后為艙內生命保障系統、艙內照明、艙內儀器設備、啟爆著陸反沖火箭等提供全部供電,伴隨著航天員度過令人心悸的“黑障區”,直至返回艙最后著陸。而航天員出艙所穿的艙外航天服上攜帶的唯一一臺電源亦是由該單位研制的。
艙外航天服天線
9月27日,當身穿中國“飛天”艙外航天服的航天員翟志剛走出“神七”飛船艙外,向全國、全世界人民問好的聲音清晰傳回,這震撼人心的天外之音也有集團公司研制的艙外航天服天線的功勞。
2006年4月,該單位承接了“神七”艙外航天服天線部組件的研制生產任務。該廠專門成立攻關小組,首先對天線部組件的工藝進行了試驗和攻關,以提高產品質量的穩定性、一致性及超低溫可靠性。艙外航天服天線與遙測通信機一起組成艙外航天服遙測通信設備,共同完成出艙活動的語音通信及其他遙測參數的傳輸任務。“神七”艙外航天服屬國內首次自主研發項目,天線部組件又是艙外航天服的關鍵部件。該單位攻關小組對認證天線部組件工藝方法的可行性進行反復考核與試驗,掌握了天線部組件的焊接溫度、焊接時間等參數,完善了工藝規范。2007年7月,在經過模樣、初樣、正樣三個階段的研制測試后,該單位向祖國交付了合格的產品,并在執行“神七”任務中經受住了考驗。
軟件
近幾年來,航天科工集團以在“神舟一號”至“神舟六號”軟件工程化和軟件評測中積累的成功經驗為基礎,全力以赴,為“神七”航天員完成空間出艙活動把好軟件關。
載人航天二期工程的軟件規模比一期工程更大,復雜程度更高,確保軟件可靠性對于保證航天員生命安全和任務成功來說尤為關鍵。2006年3月,該單位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提出了載人航天二期工程軟件測試及工程化工作的意見和建議。隨后借鑒國外先進技術和成功經驗,針對二期工程的特點和任務要求,經過9個多月的研究,組織制定了《載人航天工程軟件工程化技術標準》,進一步完善和明確了軟件研制過程以及過程中各階段的主要工作,重點加強了軟件系統分析與設計、軟件系統測試、軟件可靠性與安全性、軟件測試充分性等要求,提出了相應的管理和技術方法。
通過采用專業化、系統化的測試技術,發現軟件中存在的缺陷,已經成為確保載人航天工程任務成功的關鍵環節。從“神舟一號”開始,該單位先后承擔了飛船和火箭中共計幾十項關鍵軟件、上百個軟件版本、幾十萬行源程序的獨立評測工作,發現了多處隱患,為“神舟一號”到“神舟六號”航天飛行任務的圓滿成功作出了重要貢獻。
元器件試驗檢測
航天科工集團公司還承擔了部分神舟七號飛船和艙外航天服用元器件的試驗檢測工作。在過去的一年中,該單位元器件試驗中心共完成“神七”用元器件可靠性試驗380多個批次,總數量達1.1萬只,其中包括航天員出艙活動的裝備——艙外航天服所用的關鍵元器件。
石英撓性加速度計
在“神七”返回艙上,該單位研制生產的石英撓性加速度計又一次大顯身手。
石英撓性加速度計是一種在慣導系統中得到廣泛應用的擺式力平衡加速度計。應用在飛船返回艙上,通過持續的工作來精確測量返回艙的飛行位置和速度,并實時地提供最重要、最基礎的執行信息,以確保航天員安全返回地面。
該單位的石英撓性加速度計已經形成批生產、系列化,覆蓋了從低成本、抗惡劣環境型到高可靠、高精度型的整個范圍,在航天、航空、測振、測斜等多個領域廣泛應用,不僅精度高,穩定性好,而且工作可靠,故障率低。經試驗驗證,產品的可靠性指標已經達到了數十萬小時,也就是說,加速度計的可能失效率已經降低到幾十萬分之一,因此受到神舟系列飛船總體研制單位的青睞。在“神五”、“神六”返回艙上,該所的石英撓性加速度計均表現出色,精確無誤地完成了任務。
繼電器關鍵部件——錫鋁焊料
“神七”繼電器上的焊料產品種類較多,其中有一種錫鉛含銻的產品。銻在錫鉛金屬合金中不易均勻熔解,且易形成金屬間化合物,均勻性較差。為攻克這一難關,使銻金屬盡可能分散在錫鉛焊料合金中,技術人員專門到國家圖書館翻閱了大量國內外有關該問題的資料,最終解決了生產中的瓶頸問題,完成了光榮使命。同時,他們還把技術應用到其他產品中,并將該技術申報了“錫鋁銅鈦釹噴漆合金焊料”的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