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開發投資公司:創新經營模式 發揮協同效應
國家開發投資公司:創新經營模式 發揮協同效應

文章來源:經濟日報 發布時間:2008-12-05
日前,國家開發投資公司所屬的國投物流公司獲準在山西建立鐵路專用戶頭,這標志著國投的煤炭運輸獲得了更堅實的保障。國投有關負責人表示,這是今年以來國投面對復雜經營形勢創新經營思路,實施協同戰略的又一個重要突破。
國家開發投資公司是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央企中最大的投資公司,近年來,在“打造世界一流的投資控股公司”的目標指引下,公司不斷完善發展戰略,優化資產結構,構建了實業、服務業、國有資產經營“三足鼎立”的業務框架。發揮國有資本的投資導向作用,用少量國有資本引導和帶動大量的社會資金和外資進入國家需要和鼓勵發展的產業領域和重點區域。目前公司近90%的投資集中在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性、資源性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等領域,近80%的投資集中在中西部地區。
協同戰略帶來協調發展
今年以來,與其他中央企業一樣,國投也遭遇到了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嚴峻挑戰。電煤成本的增長,對電力業務造成了影響,但同時,公司煤炭業務的利潤則大幅增長。今年1至6月,國投煤炭業務的利潤同比增長54%,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電力業務的虧損。公司管理層研究發現,公司內部電—煤—港—運產業間互補性較強,初步具備產業協同的條件,這為公司減弱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規避經營風險,適應復雜多變的經營環境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公司創新經營思路,轉變發展方式,大力推進協同戰略。在大力推進公司與外部各合作方的協同發展的同時,在公司內部積極推進電—煤—港—運產業間的協同。公司控股的遠東航運公司承擔了公司在廣西北海、欽州電廠電煤的運輸任務,確保了電廠的電煤供應。安徽宣城電廠采購淮南新集煤礦的電煤。目前,國投在山西、內蒙古等地的煤礦,與唐港鐵路以及國投曹妃甸港、京唐港等北方煤炭下水碼頭,組成了一個上游產業群;運輸船隊、南方煤炭上水碼頭以及沿海燃煤電廠,組成了一個下游產業群。上下游產業群的形成,促進了企業內部產業鏈的初步實現,集團煤—電—港—運產業之間的互補性有了明顯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得以提升。
與循環經濟戰略相結合
面對復雜的經營形勢,國投把延伸產業鏈條,把協同發展戰略與循環經濟戰略結合起來,實現資源利用最優化、社會效益最大化,從而降低成本,節約資源,提高企業發展的內在質量。8月份,國投大同煤電一體化項目煤礦正式建成,年可產原煤240萬噸、發電16.2億千瓦時,一體化項目中的電廠則年可消化煤矸石和劣質煤約143萬噸,不僅延長煤炭產業鏈條,發揮產業協同,而且促進當地煤炭產業優化升級,實現資源的綜合利用和能源節約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目標。近期,安徽新集二礦在一期安裝2臺低濃度瓦斯發電機組的基礎上,又完成了二期4臺機組的安裝,正式投產后年發電2000萬千瓦時,實現礦井瓦斯的零排放,同時發電所產生的熱量能夠滿足礦區生產、生活的用熱需要,年可節約7000噸標準煤。這是國投集團繼天津北疆海水淡化、陽泉南煤集團煤矸石發電和煤矸石制磚等項目之后,又一個具有典型示范意義的循環經濟項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
把協同戰略推向深入
一系列協同發展的戰略陸續展開,使國投業務發展呈現良好的態勢。今年1至9月份,國投共實現經營收入317億元,完成年度預算411億元的77%,同比增長了21%;經營支出277億元,完成年度預算356億元的78%,同比增長了27%;實現利潤40億元,完成年度預算55億元的72%。公司整體上實現了持續健康發展。
下一步,國投將堅持投資對國民經濟和區域經濟有重要影響的基礎性、資源性項目,緊緊圍繞國家需要做文章。未來,國投將突出重點項目建設,重點發展港口與鐵路、石油儲備、煤化工、海水淡化等重大項目。圍繞這一目標,國投將進一步深化協同發展戰略,在努力促進煤、電、港航業務協同的基礎上,促進實業和服務業的協同,促進區域內投資項目的協同,促進集團內人力資源的協同、管理的協同和文化的協同。公司還將以國際一流的投資控股公司為目標,以行業先進企業為標桿,同時推進區域戰略、循環經濟戰略和“走出去”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