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08-12-26
12月的北部灣海域依然溫暖如春,位于欽州港的廣西石化千萬噸煉油基地建設正處于高潮。這是中國石油在南部沿海投資建設的大型煉化工程,也是改變中國南北方成品油供應格局的一項重點工程。這是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石油煉化業務實現從小到大、由弱到強跨越式發展的一個縮影。
中國石油的煉化業務起步于1998年國家石油石化的重組。從1998年起,中國石油從中國石化接手其北方的煉化企業并全面重組內部銷售業務,真正成為上下游、產供銷一體化的特大型企業集團。目前,中國石油的煉化企業遍布東北、華北、西北和西南。
1998年,中國石油面對的是煉化業務全面虧損的局面。經過10年結構調整和快速發展,煉化業務競爭能力、綜合實力顯著增強。整個煉化板塊已經逐漸成為中國石油的核心業務和利潤增長點。
“十五”末期,中國石油的煉化業務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隨著上游勘探開發和海外油氣合作不斷取得新成果,以及國內成品油需求不斷增加,客觀要求煉化業務合理布局,實現規模發展。為此,中國石油審時度勢,決定通過大項目建設夯實石化企業發展基礎,優化煉化布局,推動中國石油的煉化業務實現規模發展。
進入“十一五”時期,一批重點煉化工程上馬。大連石化千萬噸煉油工程、獨山子石化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工程、撫順石化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工程、廣西石化千萬噸煉油工程以及大慶石化120萬噸乙烯工程陸續開工建設。大連、獨山子、廣西、撫順四大煉油基地和獨山子、四川、撫順、大慶四大乙烯基地初具規模。今年年中,大連石化千萬噸煉油工程建成投產,成為中國石油最大的煉油基地。年底,廣西石化1000萬噸常減壓裝置基本建成,成為中國石油向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獻上的一份大禮。
中國石油從1998年石油石化重組以來,始終本著“起步晚、起點高”的原則,通過精細管理提高經濟技術指標。2005年,中國石油在充分吸取以往安全事故教訓的基礎上,在煉化業務中全面推行生產受控管理,堅持“平穩、均衡、效率、受控、協調”的方針,向精細管理要安全,不斷提升安全生產水平。
中國石油的煉化業務在改革開放30年中,用了整10年的時間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目前,中國石油煉化產品占據國內市場40%的份額。據悉,2007年,中國石油加工原油11003萬噸,煉化業務實現銷售收入5421億元;全年生產化工商品1486萬噸,實現利潤78.3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