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石油裝備業銷售收入增至400多億元
中國石油石油裝備業銷售收入增至400多億元

文章來源: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09-01-09
2008年中國石油裝備制造業銷售收入大幅增加,再創歷史新高。
近年來,中國石油裝備制造企業依靠自主創新,使12000米鉆機、雙燃料發動機等一批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尖端裝備先后問世。這標志著中國石油裝備制造能力得到空前增強,大大改變了改革開放初期,大型、關鍵石油裝備基本依靠進口的局面。
回顧中國石油裝備制造業30年歷程,可以看到一條引進、消化、自主創新之路。上世紀80年代,石油部實行“億噸原油包干”,技術進步不斷加快,促進了石油裝備制造業的發展。石油裝備企業積極與國外公司合作,生產數控測井儀、地震數據采集系統等34種石油專用裝備,消化國外先進技術,使自主研發能力得到增強。同一時期,自主研發出數字地震儀、檢波器、各類型石油鉆機、大功率柴油機等27種石油鉆采和油田地面建設裝備,使石油裝備國產化的進程大大加快。
據不完全統計,石油裝備制造業到1998年生產的石油專用設備、配件工具約1040多個品種,質量有改進的約占85%,有24項產品獲國家金、銀質獎,225項產品獲部、省級優質產品獎。許多新產品都是石油工業發展急需的裝備,填補多項國內空白,替代進口產品。1992年,石油裝備出口實現零的突破,到1998年累計有90多種產品出口到北美、中東、歐洲、東南亞等36個國家和地區,累計創匯達7.2億美元。
進入新世紀,國際油價飆升,投資大幅增加,石油裝備制造業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中國石油所屬石油裝備制造企業抓住機遇,瞄準本領域先進裝備,進一步加大自主研發力度。
5000米、7000米、9000米、12000米各型電驅動鉆機和復合驅動鉆機,如雨后春筍,先后在寶石機械公司實現國產化。濟柴生產的長沖程、高可靠性發動機和雙燃料發動機,向世界先進水平邁進。頂部驅動鉆井裝置這一鉆井行業的“利器”在北京石油機械廠面世,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出口美國等市場。制管企業成功開發X70大口徑、大壁厚焊接鋼管,確保了西氣東輸、陜京二線等重點工程需要;批量試制X80焊管,為產品升級換代奠定基礎。EILog測井裝備和CGDS—I近鉆頭地質導向鉆井系統研制成功,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這些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石油裝備產品,極大地增強了企業核心競爭力,使中國石油裝備制造業的市場占有率逐年擴大,產值連上臺階。僅用7年時間,中國石油裝備制造業的銷售收入就從2001年的51億多元猛增到2008年的400多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