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化西南油氣田增儲增產助力四川災后重建
中國石化西南油氣田增儲增產助力四川災后重建

文章來源: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09-02-18
西南油氣田以強勁的增產勢頭展現了“牛年新氣象”。截至2月5日,11口新井投產輸氣,其中新202井天然氣日無阻流量達73萬立方米,日輸天然氣35萬立方米,確保了成都、德陽、綿陽等地震災區冬季及春節期間的安全、平穩、充足供氣。
“西南油氣田正全力增儲增產,助力四川災后重建。”西南石油局黨委書記、局長薛萬東告訴表示。作為中國石化最大的天然氣生產企業,西南油氣田所產天然氣主要供應成都、德陽、綿陽等地震重災區,在企業生產受到地震嚴重影響的情況下,2008年西南油氣田天然氣產量再創新高,達到27.05億立方米,平均每月向災區供應2億多立方米天然氣。2009年,他們將力爭使天然氣產量達到29億立方米,繼續保障四川災后重建和經濟發展用氣。
西南油氣田資源潛力巨大,在四川、云南、貴州、廣西等地有勘探開發區塊34個,天然氣探明儲量超過2500億立方米,探明率卻不足5%。為構筑增儲上產新陣地,西南油氣田2009年加緊培育新場、大邑兩個探明儲量上千億立方米的開發基地,使其成為今明兩年增產的主力;加快河壩、元壩等新區建產步伐,開辟川西海相、川北海相、貴州赤水海相等新探區,通過大型壓裂、多層壓裂等工藝技術提高單井產能和采收率,確保儲量產量“箭頭向上”。
“西南油氣田2008年實現了大災之年保豐收的目標,油氣勘探開發全部恢復正常,為2009年增儲增產打下了好底子。”西南油氣分公司總經理徐向榮分析指出。位于綿竹、德陽、什邡等重災區的川西主產區,地震發生后幾十口鉆機、數百個井站、近千口氣井被迫停產,許多氣井震后產量難以恢復至震前水平,加之部分站場、管道受損需檢修,震后天然氣日產量驟減。在巨大的災難和損失面前,西南油氣田把恢復生產和災后重建作為最重要、最緊迫的任務,職工冒著余震不斷的危險對川西氣田進行隱患全面排查,及時恢復成都市主城區、都江堰、什邡、綿竹、彭州、安縣等地的供氣,確保安置點建在哪里,天然氣就供到哪里,掀起了增儲、增產、增效的熱潮,震后川西氣田淺層投產的25口新井成功率100%,新增天然氣日產量90萬立方米,取得了恢復生產和災后重建的重大勝利。
擁有46支金銀牌基層隊的石油工程西南公司加快建設石油工程鐵軍,為西南油氣田增儲增產提供堅實保障。他們針對西南地區深井、高壓、高溫、高含硫的復雜環境,利用氣體鉆、泡沫鉆、垂直導向鉆井等新工藝新技術,使用2500型壓裂設備、9000米鉆機等高新“利器”,2008年完成鉆井進尺89萬米,創造了兩項國內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