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集團大膽創新 優化工藝 降低成本
彩虹集團大膽創新 優化工藝 降低成本

文章來源:彩虹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09-03-30
為降低企業成本,提升企業競爭力,幾年來,彩虹集團彩管二廠在廠領導的帶領下大膽創新,優化工藝,積極探索,在“五小成果、技改技措”方面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積累了許多成功的經驗。
2009年初,在202庫高壓汞燈節能改造后,生產調度室又提出了優化入檢組ABC線EWT/GAS檢測系統的思路,并組織成立了技術攻關小組,AB、C線自動通斷設備是對彩管的發射速度及真空度進行檢測,主要是由TO機、匯流排、電刷、CPT顯示盒、插座及連接線組成。彩管來料后放入吊欄內到達發射檢測工位時,自動通斷檢查機接到信號后對該彩管進行發射測試,測試后將結果再送到吊欄上的顯示盒,顯示盒接到測試結果后用紅燈(不良)綠燈(良品)顯示出來,為初期檢測判斷發射提供了依據。
入檢AB、C線自動通斷檢查裝置共使用發射顯示測試盒151個,每個顯示盒使用6V4.0Ah電池,每塊電池價值約40余元,小組每月需消耗約60塊,每年僅電池成本就達3萬多元。顯示盒長時間處于工作狀態,顯示盒發光二極管又容易引起短路,造成電池報廢,廢舊電池又容易污染環境。在生產過程中每班都要安排專人對電池以及匯流排電刷進行充電和維護。針對電池使用多,消耗量大,人工維護成本高等問題大家經過認真討論、現場精心測算,反復實踐,終于摸索出通斷設備在確保生產狀態和質量的前提下,盡量控制節約成本費用的可行性辦法,說干就干,入檢技術攻關小組利用周末時間一邊找角鐵焊、架子刷油漆,對AB、C線匯流排導軌上裝托架布線,一邊抓緊時間對入檢組內循環帶上151個發射顯示盒進行改造安裝,棄用顯示盒內電池,改為40000μF/25V電容。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電容存電量小,發光二極管顯示結果沒到SCN檢驗工位就因電量衰減而不能正常顯示。針對每一臺SCN檢驗機的具體位置,經過時間測算,在匯流排導軌相應位置上增加6V充電點,及時為顯示盒電容充電,克服電量不足等困難。
通過對入檢ABC線EWT/GAS檢測系統的優化不僅解決了廢舊電池污染環境的問題,而且每年可以為工廠產生經濟效益92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