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鞍山鋼鐵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09-05-20
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鞍鋼采取倒逼成本措施保企業增長,取得了實效。4月份,鞍鋼自產鐵精礦完全成本歷史性地降至每噸498元,實現與國內外礦石市場價格接軌。
作為鋼鐵產業鏈上的關鍵一環,礦山一直是鞍鋼核心競爭力的最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得天獨厚的鐵礦資源也成為鞍鋼最大的優勢。然而從去年四季度起,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全球鋼價一路暴跌,國際鐵礦石和海運價格也雙雙下挫,進口鐵礦石的到岸價格已降至500元/噸。今年3月下旬,澳礦到岸價格一度低于60美元/噸,鞍鋼資源優勢難以充分顯現。
面對占據著整個產品成本6成左右的鐵前成本以及占據鐵前成本60%—70%的噸礦成本,鞍鋼提出建立市場倒逼機制,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潛力,降低噸礦成本,力求實現效益最大化。堅持采剝不失調、設備不失修、低成本運行的科學可持續發展原則,把降成本工作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全盤考慮。圍繞降低成本、保持能力、提升管理三大任務,分兩個階段實施低成本運行方案。一季度,通過采取對標、挖潛、降采、壓費等多種剛性措施,使原燃材料采購價格降低22%,可控費用壓縮20%-70%,鐵精礦完全成本由637元/噸降至530元/噸。4月份,通過產量計劃調整、全面壓縮各項費用、降低采購成本、全面優化生產組織四大降本措施,在一季度降低成本的基礎上,鐵精礦完全成本降至498元/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