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洪斌:科研院所進入國機集團后不再是“孤島”
任洪斌:科研院所進入國機集團后不再是“孤島”

文章來源:國資委信息中心 發布時間:2009-09-23
國務院國資委信息中心推出《輝煌60年·國企巡禮》高端訪談,邀請中央企業領導做客國務院國資委網站聊天室與廣大網友共同分享中央企業60年來的成績和經驗。今天為高端訪談第四輯——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任洪斌訪談。以下為部分訪談實錄:
主持人:科技體制改革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國機集團在機械工業科技體制改革中承擔了很重要的任務,十年間國機集團成功實現科研院所的轉型,并使其得到快速發展,請您談一談國機的經驗和做法?
國機集團董事長任洪斌:1999年3月,原國家經貿委管理的242家科研院所進行了管理體制改革,正式揭開了科研院所體制改革工作的序幕。就全國來說,這242家改革院所里先后有原機械工業部的26家一類科研院所進入了國機集團,涉及到機械工業眾多行業和產業領域,科研院所轉制確實經過了比較艱難的過程。進入到國機集團,跟轉制前相比得到了更好、更快的發展。我也想說進入到了國機集團的科研院所比沒有進入到國機集團的科研院所發展的要快,從2001年這些院所的銷售收入是18.7億,2008年這些科研院所已經超過106億了,增長了5.7倍。2001年我來到集團時還沒有一家經營規模過億的科研院所,到2008年時,就有科研院所突破3個億的、5個億的、10個億的,我相信未來會有50億的,甚至會有100億的科技企業。我們的科技型企業的科技投入占銷售收入13.6%,這個數據對全國來說應該是比較高的水平。
國機科技創新企業已經獲得批準的有兩家,另外有創新型企業試點單位5家。2008年中國重型機械研究院榮獲了國家首次設立的企業國際創新獎,這是我國轉制院所第一家,它代表了國家的先進水平。這家院所現在的發展勢頭非常好,現在也在改制,今后的目標是上市,讓知識和資本握手。我們還擁有豐富的科技創新平臺和資源,目前有國家和省部級的工程研究中心27家,國家企業重點實驗室3個,國家創新型企業試點單位7個,生產力促進中心有6家,國家和省部級的質監中心43家,國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28家。截至到2008年底科技成果有4000多項,擁有授權專利2013項,發明專利265項。
在推動科研院所發展中,我們集團首先是轉變觀念。當時院所滿足于現狀,不借錢,也不向銀行貸款,01年我到了國機集團以后,發現這個集團很難得的就是當時的這25家科技企業,現在加上農機院已經變成了26家。這是國機集團未來的經濟和市場地位的增長點,這些企業多數是在50年代、60年代成立的,大多都有50多年的文化和技術沉淀。科研院所不能僅僅滿足于現在能過日子,滿足于企業過得去,而是要如何賦予這塊資源更大的責任,帶動行業的發展,同時把企業規模做大,通過產業化,把技術轉變為生產力來繁榮科技。第二就是加大投入,我們通過利潤反哺科技,要求院所這樣做,集團也這樣做。當時院所的意見比較大,因為原來是國家給錢,現在搞資本收益。現在我們的院所受益匪淺,就是因為更多的資本收益來自于貿易企業,貿易企業進行了科技投入,投入到了科研院所,所以我們建立了科技發展基金,基金的投入在逐年加大。包括新加入我們的中國農業機械研究院,我們以后也會對它進行投入,也是用利潤來反哺科技。通過利潤反哺科技,企業的成長性,研發的熱情和研發的速度,都實現了比較快速的增長。在外面有很多院所的發展形成了孤島效應,死是死不了,但是想大發展不可能。很多的院所納入到了國機集團這個產業體系以后,每個鏈條之間能夠發揮作用,孤立發展的企業,從它所處的環境來看,很難獲得像我們集團所屬科研院所這樣的發展環境。
第三、走產業化發展的道路。科技產業的價值最終是通過有形的產品和技術實現的,科研院所把生產技術直接轉化為生產力。很多的科研院所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產業化基地,而這些基地已經成為它所在領域中的重要企業。我們中國電器科學研究院,今年的銷售收入可能會達到或接近15億,他們的勵磁裝置,現在已經有了自己的生產能力了,產品占到國內大中型水電勵磁市場的70%以上,現在也在對其他的產品加大投入。今年6月1日,我們藍科高新在上海金山區投入14億元建設一個基地,該基地規劃建設具有500噸起吊能力的重型石化設備,海洋石油裝備及陸地石油鉆采設備生產分廠及配套水運碼頭、技術研發中心、國內一流技術水平的檢測檢驗中心等。建成以后綜合產能每年可能會達到18億。我相信,這個基地生產的大型裝備會填補許多國內空白,最終在國際市場上也非常有競爭力。此外,我們還大力推動院所的體制改革。按照現代企業要求,目前已完成6家院所的公司制改造工作,有兩家上市公司。我們還將積極推動其它符合條件的院所改制上市。
第四、就是院所人才激勵。我們要加速培養這些年輕骨干的技術力量,建立了高素質人才隊伍。經過邀請部分院士和外國專家評選出了第一批65名高科技人才,我們對進入這些名單的人才不僅僅給榮譽,而且讓他們切實體會到高科技人才享有的特殊待遇,這些人才是我們下一步重點關注、重點幫助的人群。我最近提出了要建立一個科技發展委員會,目的就是把院士、專家型的科技企業領導納入到科技發展委員會中,也作為集團統一管理,讓他們發揮作用,使他們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發揮,提高整個國機集團的發展。所以激勵人才、愛護人才、關心人才,為這些人才創造更好的發展空間,包括他們離退休以后的待遇。我們采取了上述的努力,使得科技企業現在蓬勃發展,所以我也特別希望大家有時間的時候到我們的科技企業進行考察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