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寶鋼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0-01-07
慧心巧手,將9500套板房拆下的建材再利用,都江堰人和上海寶鋼集團給當地農民建起環保堅固、便宜耐用的新居。
都江堰灌口鎮百花村一棟新蓋的白墻灰瓦兩層小樓,最近在當地出了名,有人專門翻山越嶺跑來,就想親眼看一看;來的時候帶著疑問:“用拆下來的板房材料蓋樓,真能行?”回的時候心里有了底,開始盤算是不是也這么蓋自家的新樓。
“5.12”大地震后,都江堰建了9500套板房,共計180萬平方米。板房,是全國人民萬眾一心抗震救災、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一大標志,讓受災群眾得以暫時棲身安心。如今,隨著一批批安居房建成和交付使用,占著大量農田的板房正陸續拆除。于是問題來了:這么多造價不低、質量很好的板房,才使用一年多,就這么一拆了之?拆下的板房材料如果當成廢品賣,結果不難想見:買家會將外層的彩鋼板拆走,而將中間的泡沫夾芯層扔掉。這不僅浪費,更將給山清水秀的都江堰帶來白色污染。
怎么辦?都江堰人和上海寶鋼集團想出了一個一舉多得的好辦法。
“鋼結構”,再地震也不怕
從百花村村口順著小道往里走,記者看到了101號芮曉紅家的新樓。小樓有著川西民居的風格,又透著清新雅致。進到屋里一看墻面,與傳統的磚混結構沒啥兩樣。芮曉紅笑呵呵地告訴記者:“這房子好得不得了,開心。”
不過,當初得知自家新房子被定為試點、要用拆下的板房材料建造時,芮曉紅覺得難以接受:“用那些彩鋼夾芯板建房,能結實嗎?全家人都猶豫。后來知道有寶鋼這個大品牌做保障,我老爸才勉強同意。”
寶鋼都江堰鋼結構小區項目部主管工程師魏勇介紹說,這棟新房子180平方米,共使用約180平方米彩鋼夾芯板做墻板、120平方米做屋面板。先砌好磚墻,外側留出5厘米的空氣夾心層,放一層厚度為7厘米的從板房拆下的彩鋼夾芯板,再鋪上鋼絲網、抹上石灰。“小樓的壽命可達50年。”魏勇說。
由于墻體中間夾進了彩鋼板,而彩鋼板中間填充著泡沫夾芯,因此能很好地保溫、隔熱、隔音,房屋冬暖夏涼。去年7月新樓蓋好,寶鋼技術人員專門做了現場測溫,結果芮曉紅家的室溫比村里其他村民傳統結構房子的室溫低了整整4℃,這下打消了他們的顧慮:“新房子是‘鋼結構’的,特別結實。上個月這里發生余震,雖然震感明顯,不過我們心里很踏實,不怕。”芮曉紅的母親在一旁插話:“而且因為是‘廢物’利用,我們家省了好大一筆錢呢。”
既節約,又避免白色污染
最早關注板房拆除問題的是當地政府。根據規劃,大部分受災群眾將于去年年底、今年年初陸續搬進新居,告別讓他們終身難忘的板房生活。但9500套板房怎么處置好?去年年初,前來考察工作的成都市領導特地找到就在都江堰搞援建的寶鋼集團技術人員,建議他們把板房建材的再利用,作為科學援建、造福都江堰人民的新課題。
寶鋼都江堰鋼結構小區項目部接到任務,馬上展開調研。經過半年多測試和技術攻關,引進復合外圍護系統的設計理念,實現了震區板房拆而不毀、“融入”鄉村民居的目標,不僅防止了浪費和白色污染,新房子還全部達到了8度抗震設防的要求。
都江堰建設局副局長寇舉安告訴記者,寶鋼的這一創舉還使施工更加方便快捷,造一棟小樓只需一個月,比傳統房屋的建造時間縮短了近一半。
期待:從都江堰走向全四川
寶鋼和都江堰人攜手完成的這項創新,在全球范圍都別無他例,很快得到了國際鋼鐵協會和國際鋅業協會的關注。寶鋼項目技術負責人楊濤介紹,在寶鋼牽頭組織下,兩個協會先后派人到都江堰實地考察,給予高度肯定。而且,國際鋼協和鋅協分別出資10萬歐元和3萬歐元表示支持。都江堰市撥款120萬元人民幣,寶鋼則義務提供設計與工程管理服務,使當地農民只需出資三分之一便可住進環保堅固的新房子。
虹口鄉農民王賢如,他的孫女是當年大地震后都江堰出生的第一個寶寶――王震生。沾小孫女的光,虹口鄉政府將試點房給了王賢如。得到國際鋼協和當地政府資助,他家出的錢僅為每平方米500元。王賢如說起這事笑得合不攏嘴。
而芮曉紅家三上三下的小樓,總造價21萬元。如今已有人叫價60萬要買,她當然不會動心:“這么好的房子,還是自己住吧。”
楊濤說,如果都江堰板房拆下的材料都拿來建新樓,可讓6000多戶農家受益。據不完全統計,全四川震區板房面積超過4000萬平方米,如都能變“廢”為寶,可造福多少人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