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東方電氣集團公司 發(fā)布時間:2010-04-12
在不到一年半的時間,東方電氣勇克5.12大地震和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迎難而上,化危為機,使一個嶄新的東汽矗立在世人面前,創(chuàng)造了“東方奇跡”,使我們更加堅信“青山依舊在,東方照樣紅”!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在國資委和東方電氣集團公司的堅強領導下,在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東汽人以“不怕犧牲、敢于勝利,堅韌不拔、艱苦創(chuàng)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勇攀高峰”的精神為指導,從地震的陰影中快速站立起來,擦干眼淚,抑制悲傷,迅速踏上重建家園的二次創(chuàng)業(yè)之路。
一、黨中央國務院高瞻遠矚,英明決策,為東汽重建指明了前進方向
2008年12月2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視察東汽漢旺生產基地看到東汽大災之年仍實現(xiàn)工業(yè)總產值108億元時,盛贊“東汽廣大職工發(fā)揚了泰山壓頂不彎腰的精神,東汽職工是好樣的”。并指示我們:“要努力把東汽建設成國際一流的電力設備企業(yè),讓新東汽拔地而起。”
2008年5月28日,吳邦國委員長在視察東汽時指示:“東汽要自己動手,恢復生產、重建工廠、重建家園 。東汽對國家太重要了,東汽是國家裝備工業(yè)的主要企業(yè),一定要把東汽新基地建設好。”
2008年5月13日下午,溫家寶總理第一時間親臨東汽漢旺廠區(qū)受災現(xiàn)場,慰問并指導我們抗震救災工作,給予了我們堅強面對地震災難的勇氣。總理指示我們要有信心,要有勇氣,想盡一切辦法,采取一切措施,不惜一切代價來挽救職工和家屬的生命。之后,溫家寶總理四到東汽指導抗震救災、恢復生產和災后重建工作,稱贊:“東汽人是壓不垮的,東汽是站起來的一個真正的巨人。” 并對東汽災后重建作出了重要指示:“要把東汽建設的更加科學、更加安全、更加可持續(xù),恢復重建絕不是原有廠房、設備的復制,而是要向更高的標準前進,也就是要把東汽建成管理一流、技術一流、設備一流、質量一流的新東汽。”
2009年8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xié)主席賈慶林親臨東汽并強調,我們一定要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的決策部署,堅持科學發(fā)展觀,增強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著力促進經濟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努力建設幸福美好的新家園。
2009年2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視察東汽。稱贊東汽精神就是“不怕犧牲、敢于勝利,堅韌不拔、艱苦創(chuàng)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勇攀高峰”。
2008年5月21日,10月27日李克強副總理兩次親臨東汽,在聽取東汽地震災害以及廠房、家屬區(qū)損害情況的匯報后指示:“東汽對國家來說太重要了,各級黨政組織都要高度重視東汽的恢復重建工作。對于東汽重建所需的土地,按特事特辦原則,全力支持東汽的重建工作。”
2008年6月1日,張德江副總理視察東汽,并親自安排部署東汽異地重建工作,他強調指出:東汽漢旺生產基地異地重建工作要不屈不撓、永不言敗,自力更生、重建家園。要瞄準世界一流,科學選址,科學規(guī)劃,盡快啟動恢復重建工作。
2008年5月26日,李榮融主任在視察東汽漢旺基地后指出,東汽災后重建要充分體現(xiàn)新機制、新結構、新水平,要以不屈不撓的精神建立一個新東汽,這個新東汽是世界上最好的企業(yè)。
黨中央的英明決策為東汽重建指明了方向,各級領導的關心、關懷、社會各界對東汽重建的大力支持為東汽重建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二 、加強重建工作的組織領導,快速果斷指揮部署,迅速推進重建工作。
地震后,東汽在抗震救災的同時,立即著手災后重建的規(guī)劃工作。5月22日,東方電氣集團公司成立了以王計董事長為組長的東汽重建領導小組,加強對東汽災后異地重建工作的領導;6月1日,東汽災后重建項目一層次計劃編制完成;6月5日,東汽成立了以張志英總經理為首的恢復重建指揮部;5月27日、6月2日、6月6日和6月12日,經過四次正式的專家和相關領導參加的選址論證會論證,東汽重建正式選址德陽市八角井鎮(zhèn)。同時,重建的規(guī)劃、可研、工藝布局、設計等的研究、討論、編制也都在同步交叉進行,并分別于7月上旬和8月初通過集團公司上報國家相關部委批準。項目占地約2600畝、投資約50億元。
2008年8月1日,東汽災后重建工程的第一個項目——隔板生產廠房開工,東汽災后重建正式拉開帷幕,到2008年底按計劃實現(xiàn)了所有基建(廠房)項目開工的目標。2009年2月26日開始了新基地的設備搬遷,東汽進入了一邊生產、一邊重建、一邊搬遷的時期。2009年5月12日,首個開工廠房——隔板廠房竣工交付試生產,到2009年底所有生產廠房、公用系統(tǒng)(能源站房)都投入了試生產(運行),在一年半左右的時間里完成了60余萬m2的生產廠房和46萬m2職工搬遷安置房建設,重建工作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三、深入貫徹和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增強新東汽的發(fā)展后勁和創(chuàng)新能力
東汽的重建不是簡單的復制,而是按照“更先進、更安全、更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管理一流、技術一流、裝備一流、質量一流”的根本要求,體現(xiàn)“新結構、新機制、新水平”的世界一流現(xiàn)代化企業(yè)邁進等以超前意識、世界眼光和戰(zhàn)略思維,注意處理好“規(guī)模和水平”,“ 硬件和軟件”,“制造和研發(fā)”,“常規(guī)能力和薄弱環(huán)節(jié)”,“有限發(fā)展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國內領先和國際領先”六個關系使企業(yè)的市場競爭力、核心競爭力和國際競爭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選址論證和新廠規(guī)劃時,從先進性、安全性、經濟性、可持續(xù)等方面都做了統(tǒng)籌考慮和科學籌劃,確保抗震防汛等自然環(huán)境的安全可靠,交通、市政配套等人文條件便捷有利以及符合環(huán)境保護、生態(tài)文明等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要求。
規(guī)劃布局上突出了產業(yè)結構調整需要和企業(yè)核心競爭能力的提升,堅持最佳工藝流程和節(jié)能減排方針,淘汰了落后工藝,形成了以產品部套為單元的制造中心格局,重點突出試驗、研發(fā)能力的建設,強化了核電、風電、燃氣輪機發(fā)電等新能源產品的研發(fā)、試驗和核心制造能力的提升,鞏固了東汽在國內發(fā)電裝備制造業(yè)的領先地位。
新基地建設過程中,添置了一批關鍵工藝裝備,如:17米數(shù)控天橋龍門銑、數(shù)控多頭鉆、窄間隙激光焊接機器人、大葉片五座標型面加工中心等,特別是自制了具有國內領先的機器人噴丸機、多軸聯(lián)動數(shù)控砂帶磨床等專用裝備,實現(xiàn)了超(超)臨界、核電等低壓缸體、隔板、末級長葉片等關鍵部件的國產化、批量化生產,有效保證了產品的質量;采用結構化綜合布線系統(tǒng),實現(xiàn)千兆光纖主干網,百兆寬帶到桌面,實施了OA系統(tǒng)多個子系統(tǒng)組成ERP系統(tǒng),實現(xiàn)CAD/CAE/CAPP/CAM/ERP/PDM的進一步集成,成為國家CIMS應用領先企業(yè)和國家CAD、ERP應用示范企業(yè);采用自動化立體倉庫,用于配套件的存儲和配送,采用計算機進行倉庫管理,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新基地建設過程中充分考慮綠色環(huán)保,努力實現(xiàn)綠色工廠目標。采用110KV線路,高效低耗熱加工爐窯設備,機加工大部分是采用水基切削液,并采用再生處理,對粉塵、有害氣體和廢液進行集中處理后達標排放,焊接和熱處理廠房采用送/通風系統(tǒng)改善工作條件。
四、以人為本,共創(chuàng)和諧,切實解決好受災職工的安置工作
地震后,東汽十分重視職工的安置和穩(wěn)定。一方面,積極爭取國家、國資委特殊政策和地方政府對受災職工的補助,并針對不同情況,研究制定了內部搬遷安置補助系列辦法,充分運用政府、社會、企業(yè)力量,全面完成受災職工補助發(fā)放,確保了人員的穩(wěn)定;另一方面,及時啟動了災后永久性安置房工程規(guī)劃和建設,截至2009年底,完成了東汽竹苑、東汽馨苑共計5300余套住房建設并交付使用,確保了受災職工住進新房,歡度春節(jié),實現(xiàn)了安居的目標。
五、生產經營屢創(chuàng)新高,新產品研制取得突破,市場開拓富有成效,未來發(fā)展充滿信心
5.12大地震后,東汽將2008年的產出計劃調整為震前的80%,并提出了原計劃6個月內交貨的產品,交貨延期不超過三個月,一年內交貨的產品按合同交貨期執(zhí)行。面對漢旺生產基地大部分廠房損毀無法生產的局面,為履行對客戶的承諾,穩(wěn)定職工信心,東汽于5月17日將受地震影響較小的德陽基地恢復生產。5月24日,東汽召開了全廠恢復生產動員大會,德陽基地全面恢復生產;6月6日,經過加固后的漢旺基地主機四分廠恢復生產,工業(yè)透平、鑄造分廠陸續(xù)恢復生產,他們還在漢旺基地恢復生產的廠房內搭建防震救生罩等措施確保人員安全;此外,東汽還在德陽周邊租賃廠房30余處,共組織3000余名職工在租賃廠房內生產。經過全體東汽人的努力,2008年東汽完成工業(yè)總產值108.45億,完成震后年計劃的108%,為地震前年計劃的88.8%。
2009年東汽一邊重建搬遷,一邊生產,新建的廠房以最快的速度了投入使用。2009年各項經濟指標增長顯著,銷售收入首次突破一百億元,完成產品產量2928.05萬千萬,是年計劃的113.05%,同比增長26.21%;完成工業(yè)總產值167.47億元,是年計劃的139.56%,同比增長54.42%;新增訂貨257.49億元,是年計劃的223.90%,同比增長7.75%;各項經濟指標均創(chuàng)歷史新高。
地震雖然給東汽帶來了滅頂之災,但東汽對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創(chuàng)新、研究,對“綠色動力,造福人類”的追求腳步卻從來沒有停止。火電方面,成功研制出世界首臺超超臨界100萬千萬空冷機組,完成首臺出口沙特66萬千萬60HZ機組設計;風電方面,不斷優(yōu)化完善1.5MW機組技術性能,完成首臺1MW風電機組自主研制取得成功并投入試運行、完成2.5MW風電機組的開發(fā)設計和試制,完成2MW風電機組的開發(fā)設計,使風電產品實現(xiàn)了批量化和系列化;核電方面,完成了首根核電機組低壓轉子、高壓隔板、末級葉片等關鍵部件的試制,這對做強核電產業(yè)具有重要戰(zhàn)略意義。燃機方面,取得了重型燃機轉子國產化研制的成功,填補了國內燃機轉子制造的空白,進一步提高了燃機國產化率,同時全面啟動了M701D E型燃機研制。新產品研制百花齊放,奠定了企業(yè)發(fā)展的堅實基礎。
東汽人克服金融危機的廣泛影響,在鞏固國內市場的基礎上,大力開拓國際市場,2009年全年新增訂單達260億元。國內市場方面,進一步鞏固了火電和風電市場,繼續(xù)保持二代核電市場的領先地位,并首次進入了第三代核電主設備市場。國際市場方面,獲得了博茨瓦納項目供貨合同,首次進入了非洲市場;獲得了沙特阿拉伯項目供貨合同,首次進入60Hz電力市場;獲得了白俄羅斯F級重型燃機項目,實現(xiàn)了東汽燃機首批整機出口等。
如今,新東汽已經崛起,以全新的姿態(tài)展示在世人面前,東汽人將牢記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期望和囑托,永懷感恩之心,常攜報國之志,繼續(xù)扎實工作,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努力把東汽建設成“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電力設備企業(yè)”,以優(yōu)異的成績來回報黨中央,感謝全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