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節后第一周,國內紡織企業紛紛加大采購力度,市場成交活躍,國內棉價繼續上漲。5月7日,代表內地標準級棉均價的國家棉花價格B指數為16433元/噸,較上周上漲149元/噸,漲幅0.9%,較上周擴大0.7個百分點;鄭州棉花期貨7月合約結算價16970元/噸,較上周上漲45元/噸,漲幅0.3%;北京全國棉花交易市場電子撮合交易7月合同均價17627元/噸,較上周上漲65元/噸,漲幅0.4%;合肥國家棉花交易中心電子撮合交易7月合同結算價16640元/噸,較上周上漲40元/噸,漲幅0.2%。
支撐國內棉價保持穩中偏強格局的原因:首先,國內紡織企業原料庫存有所下降,補庫需求增強,采購積極性提高。據《中國棉花工業庫存報告》,截至5月初,被調查企業棉花平均庫存使用天數為36.4天,環比下降3.2%;被調查企業中準備采購的企業比重為77%,較上月初提高了8個百分點。山東省某大型紡織企業繼五一節當周將2、3級皮棉采購價上調200元/噸之后,節后第一周再度提高300元/噸。其次,棉紗銷售順暢,部分品種精梳紗價格較五一節前上漲200-300元/噸,產業鏈下游對棉價上漲的傳導能力增強。再者,107屆廣交會紡織服裝成交良好。截至5月3日,紡織服裝累計成交24.1億美元,比106屆增長11.7%,比105屆增長20.5%。其中服裝及衣著附件成交13.2億美元,比106屆增長4.6%,比105屆增長25.2%。
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引發國際資本市場動蕩加劇,股票及商品市場紛紛下挫,國際棉價繼續下跌。5月7日,ICE棉花期貨7月合約結算價80.71美分/磅,較上周下跌3.42美分/磅,跌幅4.1%;代表進口棉中國港口到岸均價的國際棉花價格指數(M)為86.91美分/磅,較上周下跌1.98美分/磅,跌幅2.2%。按1%關稅計算,折人民幣進口成本15329元/噸(以6.8271匯率計算),低于國內市場價格1104元/噸,價差較上周擴大488元/噸;按滑準稅計算,折人民幣進口成本15751元/噸,低于國內市場682元/噸,價差較上周擴大484元/噸。不過,盡管外部環境不利,但國際棉價的下跌有望刺激現貨需求。國際棉花咨詢委員會(ICAC)在5月份報告中,將本年度世界棉花消費量上調29萬噸,期末庫存調高9萬噸,庫存消費比下降0.14個百分點至42.76%。另據了解,截至5月初,本年度可供出口的美棉約42萬噸(按照USDA預測本年度美棉出口量261萬噸推算),較上年同期減少26萬噸。
國內棉區春播進展方面,近期我國各棉區大多天氣晴好,雨水適宜,利于棉花生長。目前,安徽、江蘇、湖北、河南等省棉苗移栽工作正有條不紊推進,部分棉區春播工作已結束。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