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至8月18日,中國石油甘肅銷售公司已向舟曲災區供油600多噸,有力保障救災順利進行。甘肅省委書記陸浩稱贊“中國石油保供到位,彰顯了國有大企業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
處在搶險救災第一線的甘肅銷售公司,在認真搞好自身救災的同時,保障搶險救援油品供應的行動迅速、有力和高效,得益于細致完備的應急搶險預案。
為舟曲搶險救災保供油品,僅是中國石油銷售企業應急保供能力持續增強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我國局部地區重大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從2008年的南方雨雪冰凍、汶川大地震,到今年的西南地區嚴重干旱、玉樹地震、南方洪澇和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等,一次次突發災害考驗著中國人民和中國政府,也考驗著中國石油和中國石油各企業的快速反應機制和搶險救援油品保障供應能力。
根據中國石油HSE體系要求和銷售業務任務宗旨,中國石油銷售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實踐中,結合當地氣候和地質特征,逐步摸索總結出來一些行之有效的應急處理方法。比如,經過不斷補充完善,西北銷售公司陸續制定《西部煉化企業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市場供應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西部地區長輸管道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西部地區油品運輸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西北公司業務工作應急預案總則》等5項應急預案120多條,對各種可以預見災害的應對措施做了詳細準備,形成完整的防災救援體系。
與西北銷售公司一樣,中國石油其他銷售企業從省公司到加油站,全都制定相應應急預案,并適時進行演練。提前預警、反應迅速的應急體系,在一次次突發災害救援中得到檢驗。
2008年初,我國南方發生百年不遇的雨雪冰凍災害,中國石油東北、西北等多家銷售企業按照應急預案,管輸、鐵路、公路、水路并舉,在第一時間將52.9萬噸成品油送到江西、湖南、廣東等災區。由于預案詳細周密,在以往很少下雪的湖南,郴州銷售分公司給油槽車安上事先備好的防滑鏈,迅速將油品送到高速公路服務區,為救災贏得了寶貴時間。
寧可千日無災,不可一日不防。各銷售企業制定預案既強調針對性,又考慮適用性。針對災害的多樣性,強調全面輻射,多備幾手;針對災害的突發性,突出靈活便捷,高效執行;針對災害的特殊性,關注極端,廣泛應用。南方企業防臺風,防洪澇,也防低溫;北方企業防雪災,防冰凍,也防大汛;西部生態環境脆弱,應急預案重點應對干旱和地質災害;東部銷售企業則突出預防氣候反常對自身經營和當地經濟社會造成的影響。
抗擊汶川大地震災害,四川銷售信息傳遞、油品供應、經營自救、后勤保障緊密配合,同時展開,震后僅3小時,受損的22座油庫、351座加油站即全部恢復運行。
玉樹抗震救災行動表明銷售企業應急能力愈加成熟。地震剛一發生,青海銷售抗震救災應急小組即趕赴災區,各加油站全部開通救災保供“綠色通道”,150多輛油品運輸車、11座流動加油車、4座橇裝加油裝置有序投入運營。青海銷售、西北銷售、運輸公司和燃料油公司的200多名員工緊急馳援一線,24小時不間斷為生命加油、為希望加油。
在中國石油的大力支持下,銷售企業應急軟實力不斷增強,硬件設施也持續得到改善,一批連接輸油管線的大型油庫陸續建成投用,既增強了儲存能力,又為緊急情況下救援搶險儲備了充足資源。各地區分公司相應準備了充足的搶險救災設備和器材,并根據要求及時更新調換。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