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在河北吳橋縣西側的京滬高鐵施工現場,一輛輛標有“中海油36-1瀝青”的罐車轟鳴而來,傾瀉出锃黑發亮的瀝青,攪拌后制成無砟軌道,綿延伸向遠方。
國內高鐵目前平均最高時速為350公里,而作為“陸地航班”的京滬高鐵要提速到380公里。這條中國當今里程最長、標準最高、速度最快的列車軌道與京杭大運河遙相呼應,現在正以每天6公里的建設速度向北京和上海同時延伸。
京滬高鐵采用的是當今世界先進的軌道技術——無砟軌道。“中海油36-1”瀝青作為無砟軌道的基本原料之一,不僅能起到減震、降噪作用,而且可以降低粉塵污染、減少維護費用,為第一高鐵奉獻獨特價值。
全長1318公里的京滬高鐵中,有約1000公里需要瀝青產品,其中接近三分之一的路段使用的是“中海油36-1”瀝青。
瀝青久居石化產品經濟價值鏈的低端。“中海油36-1”瀝青的原料采自渤海海底,為世界罕見的超稠石油。海油人自主研發十余年,變“廢”為寶,把曾被石油界視為“雞肋”的超稠油變成高等級道路瀝青。中海油氣利用公司總經理朱玉明告訴記者,這一品牌的產品在我國大型基礎設施建設中屢建功勛,曾鋪上長安街、首都機場跑道、三峽大壩,享譽瀝青高端市場。
我國的鐵路運輸已進入“高鐵時代”。按照2008年修改的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到2012年,我國內地時速超過200公里的火車線路將達到1.3萬公里,2020年將超過1.8萬公里。中國海油從本世紀初開始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如今為民造福正當其時,一批高端瀝青產品迎來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在江蘇泰州的中海油瀝青煉廠門前,海油人為罐車辟出一條優先發貨、專車專用、開票優先的綠色通道。
據建造單位7月31日介紹,原計劃2012年8月通車的京滬高鐵最快有望提前到2011年底全線通車。中國的“陸地航班”將在中海油瀝青鋪設的軌道上起程。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